胡錦濤總書記在參觀“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時強調,要下大氣力解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不斷攀登世界科學技術高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上海代表團的很多全國人大代表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但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物質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較優勢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而切切實實地加強科技研發工作,對上海來說也是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根本因素,是發展低碳經濟、先進製造業等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
為此,我們要努力把家園變成科技研發的沃土,切實加強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基礎的研發。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我們的技術水平和國外相差很大,為了加快發展步伐,我們主要依靠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立現代工業技術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在現階段,經過30年來改革開放,我國的科學技術基礎已經有了較豐富的積累,科技人才的水平和質量都已經大大提高,加上國力的增長,我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自主研發新技術、發展新興產業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忽略自主研發,單純依賴進口,迷信“交鑰匙工程”,就會錯失良機。核心技術是進口不來的。在前一輪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我們缺少核心技術,隻能是製造的大國,依靠擴大產量維持產業生存。我們生產的電視機、DVD機、手機、鼠標,等等,隻有微薄的利潤。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我們不能再吃缺少核心技術的虧了!不能再走先引進一代技術、再引進二代技術……代代技術先後引進,跟在後麵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的老路了。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人才、技術和經濟基礎的積累,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條件通過發展核心技術來推動新一輪經濟的發展。所以在現階段我們應該采取適當進口先進技術和大力自主研發並舉的方式來發展新興產業,在引進方麵也不僅是引進“硬件”,還要引進“軟件”、引進思路和人才,在我們這裏進行技術研發,把我們國家變成技術研發的沃土。單純依靠財大氣粗進口現成技術,一時間看看是“強”,長時間會變成“弱”,隻有主要基於自主研發,才能由弱而強,才有長遠的實質性的強。
同時,在加強科技研發時要特別重視儀器設備的研發。中國其實具有很強的設備研發能力,我們許許多多航天設備、高端設備都能研發出來,但是大量的用於科研和生產的儀器設備卻都隻能依靠進口。大量科研經費、大量產業的設備投資都用於購買國外儀器設備。如最近,發展低碳技術,製備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需要用的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MOCVD),大量依賴進口,每台約2000萬元人民幣。2010年12月亞洲能源論壇(廣州)傳出信息:“目前國內廠家計劃進口的MOCVD設備大約1466台,等於2006年全球MOCVD數量的總和。而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已投產的MOCVD設備僅1200台。”我國的LED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包括材料、芯片、封裝、設備及如何提高光視效能和產品合格率,等等。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的利潤,LED封裝約占15%,LED應用約占15%。目前,我國LED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但主要集中在下遊。國產LED芯片大多是中低端小功率的產品,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的性能還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80%以上的大功率LED依靠進口。大功率芯片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集中在德國、日本、美國等少數幾個公司。因此,我國必須加強LED上遊技術的發展,在MOCVD核心設備和核心工藝兩個方麵的下工夫,加大高亮度LED芯片和大功率外延片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