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車輪駛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之際,“轉型發展”無疑已成為世界大勢,眾多國家、眾多城市、更多產業都把轉型發展作為重大戰略選擇。中央明確提出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線。上海作為中國經濟巨輪的桅杆,也為“十二五”定下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主基調。
如果說“創新驅動”具有工具理性特點的話,那麼,“轉型發展”則具有價值理性的色彩。因為“轉型發展”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揚棄。在推進轉型發展中,無論是企業、行業,還是城區、城市,都會既感到隻有在創新中轉型才能有光明的未來前景,但又感到轉型必須麵對現實中繞不過去、必須跨越一道道“坎”。而要跨越這些“坎”,又必須直麵眾多未知的領域、未知的挑戰和未知的風險,一些人在跨越這些“坎”時會流露出為難、迷茫情緒,對過去習慣的觀念和模式產生依賴與眷戀。
剛剛過去的21世紀第一個10年,我國經濟以及上海和長三角區域發展都交出了出色的成績單。我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排名全球第二,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長三角穩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龍頭,外貿、稅收、投資等各項貢獻排名各主要區域榜首;上海舉辦了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為上海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上海國際金融、航運中心等建設中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並已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站立新的曆史高點,我們必須以極大的勇氣和膽略去拋棄某些熟悉的思維、體製和做法,舍得放棄某些已經占有的產業市場份額,為繼續向上攀登突破、實現可持續發展添加動力、留出空間。以當前炙熱的汽車行業為例,其轉型發展首先要跨越的“坎”,就是眼前傳統市場利潤的巨大“誘惑”。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量突破1800萬輛,連續兩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銷售市場。雖然今年以來油價屢創新高,但市場銷售依然佳音頻傳,但仔細審視,產品主角依然是燃料汽車,而上海世博會期間廣為宣傳的新能源車並沒有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有專家戲稱,要讓我國汽車巨頭現在就開始改變經營戰略和供應格局,如同是在“錢堆裏趕人”。不難想象,如果繼續一味按傳統模式擴張傳統市場和傳統產品,總有一天會走到像人們看到的通用和沃爾沃汽車這樣的發展盡頭。到那時,被迫轉型的代價將是極其慘重的。與我們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老牌汽車強國德國早已未雨綢繆,謀劃以智能化要素、新能源技術為支撐的“無人駕駛汽車”。他們一旦成功,必將搶占行業製高點,行業格局必將重新洗牌。
傳統行業如此,信息業這樣的新行業更是如此。我們熟知的諾基亞手機的市場業績多年以來一直雄占據全球首位,並一度作為芬蘭經濟的符號讓其國人引以為榮,甚至有人幹脆稱呼芬蘭為“諾基亞蘭”。其最初成功的關鍵在於——模擬手機時代,手機一般僅用作通話發短信,行業的利潤都藏在手機設計、生產製造及銷售環節。這正是歐洲企業的長處,諾基亞也得以領跑世界手機行業。可是,麵對智能手機時代的必然到來,諾基亞一方麵留戀傳統業務的利潤;另一方麵缺乏勇氣探索未知領域。當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名副其實的智能手機iPhone後,形勢發生了逆轉。統計顯示,在iPhone剛剛上市的2007年,諾基亞不僅占據了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40%,也賺走了全球手機市場利潤的近60%。然而僅僅4年之後,蘋果iPhone以其4%的市場占有率,卻攫走了全球50%的利潤,把諾基亞的利潤份額從60%壓縮到20%以內。如今,諾基亞被迫宣布聯手微軟進行戰略轉型,但在智能手機領域已明顯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