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上海)國際跨采大會應打造成世界級貿易平台魏建國(1 / 2)

2011年是跨國采購大會舉辦10周年。10年來,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已在去年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外彙儲備國,而且還在向第一貿易大國前進,而當前發達國家還深陷國際金融危機陰影之中,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會不會引起世界經濟的第二次探底,美國會不會再次使用量化寬鬆政策實行QE3,誰也說不好。為此在這種世界背景下召開本次跨國采購大會是10年經驗的總結,是一次對轉變中國貿易發展方式新的探索,也是全球化開放體係中,上海外經貿發展的一次大膽的創新實踐,作為中國外經貿戰線上的一名老兵,我為此感到由衷的高興,也為上海外經貿戰線的同誌的日日夜夜10年艱苦創業所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更願意同大家一道努力為把上海跨國采購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嶄新貿易平台而共同努力奮鬥!

一、為什麼跨國采購的方式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大家知道跨國采購大會是逆向營銷模式,是一種同傳統營銷路線和流程完全相反的模式,傳統市場營銷模式是“商店”模式,在我國出口最早方式上也就是“廣交會”模式,即由賣家把自己所生產的產品拿出來讓買家挑選,然後談妥價格和供貨方式、支付條件後成交,而跨國采購是把這種流程完全倒過來,是由采購商即買家把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帶來設立展位,而賣家即供應商是根據買方需要來製造商品,由買方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商品樣式、質量、交貨條件和付款方式,特別是價格來選擇供應商而後簽約成交,這就是逆向模式。它的好處在於“以跨國采購商為主,這樣更有利於組建一個買方市場,而且采購供應雙方直接見麵,能縮短國外買方市場尋找賣方的時間,供應商也可以強化按需生產,降低采購成本”。

這種方式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歐美出現,那麼為什麼至今會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成功,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呢,這是因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取代了歐美,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無論在輕紡、機械、電氣,還是化工、重型設備、船舶、汽車都有了強大的產業基礎,這是歐美最不及的地方。

二是,近30年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使中國加工製造產業和生產鏈條從一根線、一枚紐扣到一件成衣,從一個汽車車燈到駕駛導航係統,配套全麵,上下遊銜接,鏈條完整,加工裝備技術先進,設備優良,這是東南亞(越南)和中國台灣、香港諸多國家和地區不好比的。

三是,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快速發展,以及人才輩出,為適應國際買家的需要,即無論是沃爾瑪、家樂福與跨國企業的需要,還是一些聯合國機構、美歐大學與科研機構、日本、韓國中小型企業的需要,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這也是為什麼這種采購大會在廣州、深圳難以發展和擴大,而在上海卻盡顯勃勃生機的原因。

四是,更重要的是跨采大會不僅以縮短中間環節為現有優勢,最終目標是達到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目的。這一點不僅采購商滿意,供應商更滿意,他們不需要廣交會那樣租攤位、運展品、派出大批洽談人員,勞民傷財,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中間環節,完全擺脫了永遠處於價格鏈下端的悲傷境地,直接麵向全球市場,使自己迅速提升拓展市場的能力。

綜合以上四點原因,可以看出效果十分明顯。10年前首屆跨采大會麵積為6000平方米,而本屆是2萬平方米;首屆國際參展商隻有56家,而本屆國際參展商已達到386家;首屆國內供應商1700家,而本屆供應商是6000多家,並且供應商鏈發展到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首屆采購金額20億美元,而本屆發展到300億美元。此外,聯合國機構及國際組織6家來采購,供應鏈服務商30家以及世界500強3M、柯達、英國石油,國際知名零售商TESCO、沃爾瑪及歐圖都參加。日本大地震後,此次日本采購展區將比去年擴大25%,這些都顯示出采購大會不僅在中國落地生根,更重要的是顯露出欣欣向榮的蓬勃生機!它必將成為世界貿易的一顆燦爛明珠!

二、如何把跨國采購大會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嶄新的貿易平台

上海通過努力,用了10年把跨國采購大會引進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能不能再用8—10年的時間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嶄新平台,進而超過漢諾威、拉斯維加斯等著名展會?我看是可以的,依據如下:

一是,上海有一支具有全球視野的專業人才隊伍。

要想搶占跨國采購的世界一流的製高點,必須培養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相關技能的人才隊伍。

跨國采購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改進的商務流程,在這個采購活動中,統一全球績效而測評以及在全球各種需求單位和實體與供應商之間建立一個高效的整合係統是一件非常難的技術工作,此外加快和改善全球供應鏈的流程,特別是供應鏈的運作效率為何提高更是對整個組織係統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記得10年前,德國一家汽車商要求我們提供一整套汽車座位上的沙發皮料。我們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硬是在當晚12點前在電腦中打出54種不同顏色的皮革。讓德國這一廠商經挑選後選中了5種,從而取得了400萬美元的訂單。當今中國供應商已到了向全球化更高層水平發展的關鍵時刻,市場營銷、物流配送、跨國對接、上下鏈工程等都需要一個高效率團隊來整合。上海人才濟濟,又是外貿的老基地,應抓住這個難得機遇,盡快培養和打造好這支懂語言善管理的人才隊伍。上海是當之無愧的,我國其他城市和地區也嚐試過(武漢雖然交通發達,但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