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職業的自信?什麼叫做職業的自尊?我們首先要從宏觀的角度去學習,這對教師是有幫助的。這兩個概念來自“體麵地勞動”和“有尊嚴地生活”的提法。“體麵地勞動”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來的,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全國勞動模範表彰會上的講話當中提到:希望我們全國的勞動者,都能體麵地勞動。“有尊嚴地生活”則是溫家寶總理在春節座談會上提出的。“體麵地勞動”和“有尊嚴地生活”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呢?我覺得是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而對於基礎教育界,與此相匹配的微觀就是:找回職業自信、維護職業尊嚴。
我偶爾有去國外交流的機會,但記憶最深刻卻不是海外學校的設施,而是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職業自信。那是在戴高樂機場轉機,由於機場太大,我們轉機需要開半個小時的車。來接我們的機場工作人員,是一個黑人,且是一個女的,喜歡她可以稱她為“黑妞”。她一個人駕著車,把我們一撥人接上了。但是,半夜裏了,大家都很困。而她卻興高采烈的,看我們很困,就幫我們把東西一件一件地搬上來,然後,她開起了車。但是,她又很擔心,因為我們坐的車還要開半小時,機場裏的車每個人的座位是沒有安全帶的。如果我們很困,一晃一晃的,會不安全。所以,她一邊開車,一邊唱歌,就覺得一定要逗我們樂。但是,語言不通,她在逗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最後她沒有辦法了,就開一段停一停,轉過身來給我們做一些有趣的表情,就這樣的動作。逗著逗著,我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怎麼能讓一位駕駛員來調整我們的狀態。然後我們的團長就說:“來,大家提起精神,我們是不是也唱個歌給她聽聽啊。”這一個印象給我非常非常地深刻,她的這種敬業精神,她對自己職業那種自信,可不是我們現在的機場駕駛員或者某些老師都能夠達到的境界。
而關於杜拉拉升職記的職場文化、職場規則,很多的媒體都在討論。我把杜拉拉升職記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去看服裝的,因為說這是職場服裝;看第二遍的時候我是真的在看電影了。這個電影裏頭傳遞給我們的這個杜拉拉,其實就是對自己職業有規劃的微觀的人。因為她有規劃,因為她有追求,而且還是那種手段也不是很陰暗的,還是比較光明磊落的,一般人常用的那種方式去追求的。所以,最後她獲得了成功,不光得到了漂亮的時裝,也得到了溫馨的愛情。第二遍看的時候,我真的是有所感悟了。我覺得作為職場人員是要有一種精神境界,一種能夠激勵工作的職場文化的。而且,對於被上級期待、對於寄予很多希望的這個工作“動力源”也特別有感觸。
我覺得大多數教師包括我在內,都是從被老師期待、被父母期待、到被上級期待,然後逐步逐步地成長起來的。如果說沒有那些期待,沒有那些希望,如果沒有周邊的那些人對我的推動,可能我自己的內驅力也沒有這麼大。甚至於在各種誘惑麵前,自己也會猶豫。而被期待、被寄予希望,也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崇文學校的師德主題,也寄托著對教師成長的期待,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都沒有變過,一直叫作“凝練勝利精神,弘揚崇文文化”,然後在每一年選一個重點去做,每一年暑假完了以後不是不做了,而是一直貫穿於整個學年當中。我覺得這樣做很有意義,讓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能量能夠增加一點,能夠增加一點自信,然後對自己這個組織,對自己這所學校覺得有點依靠,有點自信。畢竟,敬心、潛心、敬業、精業都是從一個人的修煉層麵提出來的。如果真的做到了,那我們就不怕在教育教學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今年的師德主題我看到的是“尚德修身,幸福育人”,那顯然是涵蓋在這個裏麵的,是我們今年要去做的重點,是我們師德培訓當中的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