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7Ex課堂教學模式,是指英語課堂教學特別是高中課文教學的七個步驟,依次分別是:Examine(自測),Expose(比照),Explore(探索),Explain(理解),Exercise(操練),Express(表達),Exceed(超越)。這七個步驟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成遞進順序排列。遵照現代教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本模式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按照外語學科實踐性屬性的要求,本模式盡可能創設真實的交際環境,拓展學生的語言實踐範圍,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頻次和質量。本模式欲達到的目的正如最後一步所示——Exceed(超越),即學生實現超越課本、超越課堂,展現個性,培養創新精神。
上課開始,老師先就課文題目問同學: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topic?What is your own experience?讓學生用pair work,group work或team work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是《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這樣做,可以引導學生對以前所掌握的外語進行自我測試和複習,一方麵讓學生自己看到自己目前的英語水平在哪些方麵可以就課文題目規定的話題成功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麵,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麵,是讓學生“過濾”出自己在哪些方麵還有問題,有什麼問題,比如:或者是有些單詞說不來,或者是有些句型出不來,或者是有些意思表達不來,或者是雖能勉強表達,但表達得還不夠準確、清楚、流暢、連貫,等等。這樣,學生不但可以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還需要學習,自發產生學習動力,而且知道需要在哪些方麵學習、學習什麼,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
這種自測不同於單純的、機械的課前語法測驗,也不同於“炒剩飯”式的舊知識複習,而是寬泛自由的思想表達,每個人都可給出“開放式的”(openended)答案。在整個過程中,測試不露痕跡,教師不露聲色,學生不受束縛。如果說,一般的測試是教師規定的、他動的、以語言教學任務本身為手段和目的的,那麼,這種自測則是學生自由的、主動的、運用外語表達真人真事真思想的;一般的測試形式單一,多以語言知識題為主,從語言到語言,而這種自測則是多方位的,綜合調動了學生的百科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這樣自測的結果,能變一般的教師替學生指明不足為現在的學生“自知之明”,學生從而可以“知不足然後學”,這可謂是對孔子在《禮記·學記》中所指出的“學然後知不足”的反方向運用。7Ex課堂教學模式之所以把Examine(自測)列為第一步,正是要讓學生通過自測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需要提高,自己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從而在學習態度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另外,自測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因為就課文題目進行自我表述時,那些欲說不會的單詞也好,欲套不會的句型也好,欲用不會的表達技巧也好,像一隻隻“攔路虎”,也像隔岸的美景,對學生既形成挑戰,更讓學生興趣盎然。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學生是喜歡挑戰的,適當的挑戰可以激發學習衝動和求知欲望;教育學的知識告訴我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而Examine(自測)是見憤而啟、見悱而發,運用的正是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最佳時機。
教育實踐篇
2012年上海民生發展報告
自測之後,老師並不急於讓學生打開課本馬上學習課文,而是要讓學生猜測一下:What will the text be like?就所給課文題目讓學生猜測,這篇課文會怎麼寫?中心思想會是什麼?會使用什麼體裁?文章結構會如何安排?可能會有幾段?每一段的大意會是什麼?怎樣開頭?怎樣展開?怎樣結尾?甚至猜測會舉幾個例子?舉哪些例子?等等。這種大膽猜測的方法有人起名為“先入為主”法,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年輕時便是這樣自學課本的。當時,他每拿到一本數學書,總是先“忘名猜義”,猜目錄、猜內容、猜章節、猜知識點等,久而久之,到最後往往猜到八九不離十,自學能力和宏觀預測能力逐漸生成。7Ex教學模式第二步也采用此法,還是因為目前的高中生有能力完成這樣的猜測任務,現在的高中生閱讀麵廣,中學英語課文畢竟是外語編就,選材多為普及讀物,內容一般都在學生的百科知識和認知範圍之內,學生容易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