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五”階段亭林鎮的發展基礎、優勢和目標中共亭林鎮委員會、亭林鎮人民政府(1 / 3)

一、基本概況和發展優勢

曆史悠久的亭林鎮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因南朝史學家顧野王隱居之梧桐樹林和涼亭得名;明清時就因水路和陸路交通便利繁榮衍生為浦南重鎮,也是江南地區商業名鎮。2005年3月,原亭林鎮和原鬆隱鎮合並而成現在的亭林鎮,全鎮行政區域麵積為79.12平方公裏,現轄15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8.0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5.74萬人,是金山區外來人口增長較快的街鎮之一。

亭林區位優越,地處金山、奉賢、鬆江三區交界,是金山區的東北門戶,是亭楓—亭衛發展軸線的交彙節點,自古以來就是上海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如今的亭林鎮坐擁便捷的高速交通和軌道交通網絡,於2012年通車的上海市軌道交通22號線在鎮區東部穿過並設站點,站點周邊還將規劃建設人口規模達20萬人的大型居住社區。“十二五”時期,亭林鎮已被列為金山區“1158”城鎮體係中重點建設的5個新市鎮之一,將努力建設成為金山接軌中心城區輻射的主陣地。

金山區的建立和發展,直接促進了亭林鎮經濟新格局的形成。亭林鎮工業起步較早、發展穩健,東西部工業園區總麵積為6.36平方公裏,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亭林鎮現有132家規模企業,其中上海嘉麟傑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十一五”時期,亭林鎮連續兩屆被評為“上海市文明鎮”,2010年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鎮”。

“十一五”時期的亭林鎮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探索將做大經濟總量和促進轉型發展有機結合,堅持實體經濟和經濟小區發展並舉,通過優質項目投資拉動和企業內涵式發展的“雙輪驅動”,招商引資質量躍上新的台階,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顯著增長,現代商貿等第三產業開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高效生態特色的現代農業之路越走越寬,全鎮經濟保持健康平穩發展。2010年年末,全鎮三次產業結構比達到4.2∶73.3∶22.5。2007—201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8.36%,2011年達到32.72億元,預計5年累計達到143.97億元;稅收收入預計年均增長13.83%,2011年突破10億元,5年累計達到38.5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到51.18億元;經濟小區5年累計實現稅收24.03億元。

與此同時,亭林鎮堅持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在鎮村建設和管理、社會事業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等各方麵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十一五”期間,亭林鎮新建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幼兒園、社區文化廣場等一批功能性、基礎性設施,大力實施鄉村公路危橋改造、村莊改造、舊住房綜合整治、亮化綠化美化等工程,在市容環境常態長效管理上邁出新步伐。同時,還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各級各類學校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不斷創新,亭林中學創建成為區級示範性高中,亭林腰鼓在第十三屆上海國際“世博·金玉蘭獎”藝術大賽中獲得金獎,並在上海市民間體育大賽中實現“三連冠”。亭林鎮強調以人民利益為重,以群眾期盼為需,一係列民生實事得到真正落實。如,據統計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為8720元,2011年上升到13376元;積極實施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全麵推進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到2011年底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達30234人;做好幫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工作,5年間為城鄉低保家庭發放救助金1824萬元。此外,亭林鎮不斷加強民主法製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在全區率先完成平安社區“四聯創”、率先建立鎮村居“兩級聯動”、“上下互動”的工作網絡,榮獲上海市、金山區“平安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迎世博貢獻獎等多項榮譽。

總而言之,在區委、區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而“十一五”時期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貫徹“發展是硬道理”的原則;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始終注重產業發展、城鄉發展、事業發展和人的發展融合推進;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始終將提高人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作為發展歸宿;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始終同步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亭林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2011年的發展態勢

(一)咬緊全年目標任務,聚焦經濟發展不鬆勁

落實區委、區政府年初確定的“保開局、促轉型、惠民生”的工作要求,結合亭林鎮實際,致力於做大經濟總量和促進轉型發展雙重任務,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9月份,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3.64億元,完成年度指標的76.77%;規模企業產值70.84億元,完成年度指標的74.57%;稅收7.83億元,完成年度指標的80.27%;固定資產投資9.22億元,完成年度指標的76.83%,其中工業性投入完成8.87億元,完成年度指標的88.66%。

一是堅持產業鏈招商、高標準選資,用好、用足有限的土地資源,吸引投資強度大、發展前景好、符合亭林產業導向、節能環保的高新技術企業前來發展,同時加強對已落戶企業的優質服務,鼓勵成長性好的企業增資擴股。1—9月份,我鎮通過金山區預審評估的新項目有13個,項目總投資近14億元,需新增用地749畝;按計劃已開工新建和擴建項目各6個。其中,日銘項目作為金山區重點培育的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項目之一,於2011年3月和我鎮正式簽約,目前項目一期正在施工,項目二期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二是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強對企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轉型發展的引導、扶持和鼓勵,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的步伐,促進全鎮產業能級提升和結構優化。三是對接軌交22號線亭林站點即將開通運營的機遇,積極借腦、借力謀劃發展站點經濟,目前四星級賓館和上海電器城二期等重點項目已開始施工建設,以全麵帶動商貿物流、生產性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四是經濟小區不斷創新發展,2011年在市區新設3個招商辦事處並已開門營業。1—9月份,經濟小區(純注冊型)完成稅收4.19億元,同比增長30.46%。五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2011年在全區率先完成“三夏”工作任務,為“三秋”工作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並成功推介申皇鴿業、鬆隱阿強羊業、怡景苑等特有農業品牌進一步走出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