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堰鎮“十二五”發展戰略中的產業突破口研究楊國賢王泠一(1 / 3)

張堰鎮位於金山區中部,下轄9個村和3個居委會,人口4.5萬。鎮域麵積35平方公裏,其中古鎮區麵積4平方公裏。張堰鎮是上海市總體規劃“1966”城鎮體係中60個新市鎮之一,是金山區四大中心鎮。該鎮還是國家衛生鎮、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和國家健康鎮;也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高錕的出生地;更是蜚聲中外的“南社”所在地。目前,張堰鎮是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城鎮化率60%。鎮域交通暢捷,有A4、A5、A6等3條高速公路出入口,有通航能力達500噸的黃浦江支流張涇河。張堰鎮毗鄰金山新城區北側,總體規劃已明確為金山新城區的後花園,是金山新城區建設的戰略複地。201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31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15.08億元,各類稅收近5.24億元。

一、張堰鎮的主要優勢評價

(一)地理位置優勢

張堰鎮地處金山區中部地區,緊鄰濱海新城區北沿,距離區政府6公裏,考慮杭州灣環評報告濱海新城東西兩翼2個國家和市級大型化工基地,新城區發展隻能“收縮兩翼向北發展”,這是區委主要領導非常明智的決策。新城區目前土地資源已經相當有限,因此張堰的地理位置優勢,必將使得張堰鎮在中長期成為濱海新城發展的腹地、濱海新城後花園。

(二)社會事業配套優勢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的文化底蘊、蜚聲中外的“南社”紀念館、在建的包玉剛國際學校、擬建的上海中僑學院和區級張堰中學、正在規劃中的上海市國際教育社區、已經建成的區級體育館、上海市衛生中心、在建的三級甲等複旦大學金山醫院等與宜居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大配套集中在張堰鎮。這些大配套優勢為張堰鎮中長期新市鎮發展為新城區後花園和特色新市鎮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決定了張堰成為金山區最“宜居金山”地區。

(三)土地資源優勢

總體規劃中張堰鎮A4高速公路以北廊漕公路、以南21平方公裏的新城區發展備用地是新城區唯一發展腹地。21平方公裏戰略儲備土地,是張堰建設新城區後花園的堅實基礎。規劃5平方公裏的上海市國際教育園區是21平方公裏戰略備用地建設的核心,為張堰建設“宜居金山”充實了具體內涵。

(四)大交通優勢

張堰鎮區域擁有A4、A5、A6等3條高速公路出入口,正在規劃的沿杭州灣的滬甬鐵路在區級體育館處預留了1級站點,正在建設的22號軌道交通終點站離張堰鎮僅10公裏,擬建的由新城區途經張堰鎮、金山工業區、亭林鎮、朱涇鎮至楓涇鎮的L形快速公交線Bus Rapid Transit(BRT)等大交通優勢,為張堰鎮連新城區接市中心銜長三角地區提供了非常便利快速的多樣的交通條件。

二、張堰鎮發展戰略的基本三原則

上述優勢,決定了張堰鎮完全可以成為金山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戰略重鎮。

(一)橫向之軸

目前之金山,可以同步接受上海中心城區、浙江省民營經濟和以東亞為主體的國際直接投資力量的三維輻射。張堰發展的決策者有必要揚棄“中心城區集聚現代服務業、郊區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思維,完全可以根據金山有關區域的具體優勢,促進板塊化的功能集聚。金山相關區域的經濟後發效應,從2010年就已經初步顯現。今後,如果能夠進一步明確功能分工,則有望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形成係統論、協同論思維,即各鎮在對外接觸中一旦發現更有利於鄰鎮項目時主動牽線,而受益者給予相應利益分成。如楓涇聚焦國際教育園區、旅遊產業和奢侈品營銷產業;廊下著力強化科技農業、創意農業、種源農業的地位;張堰則應積極鼓勵中職教育、療養產業、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同步開發曆史文化資源;石化地區注重城市化升級和發展會展業。楓涇、廊下、張堰和石化,如果連線發展、功能明確、利益共享,則有望形成帶動金山經濟快速發展的“橫向之軸”。

(二)產業蛙跳

目前,金山經濟雖然在上海區縣經濟排位中仍然靠後,但增長勢頭很猛。同時,中心城區由於土地、房租、工資等商務成本的上揚和產業開發空間的限製,正在謀求產業轉移;軌道22號線的即將開通,為2012年的中心城區與郊區之間的產業轉移提供了基礎性條件。張堰距離22號線相應軌道口10公裏,也進入了中心城區以及相關企業的選擇視野。但張堰決策者們在選擇產業轉移機會時,必須把握戰略性產業導入的前提,而不是單純觀察投資當年的資金轉移力度。無論是張堰還是金山其他區域,都不必成為產業梯度轉移的跳板。根據張堰實際條件和長遠利益需求,“十二五”期間應強調“產業蛙跳”的原則,即把張堰鎮打造成產業高地,可以直接吸納現代服務業的進入,也可以接納先進製造業“頭腦型”總部和研發型機構注入;一旦條件成熟,還要抓住機會直接引進或開發上海從未出現過的經濟業態與商業模式,以實現效益產出的最大化。

(三)鎖定國別

張堰現有的發展階段,在理論上屬於全球化加劇擴張的新時期,如各國外商、各地外國商會以及周邊已落地的外資企業,都會在近期加大對張堰的考察力度。但是,以張堰的土地儲備、產業基礎、配套能力以及決策者的接待精力,張堰不能選擇全球化而必須倚重國別化;甚至在對外經濟合作以及引資洽談中要堅持“鎖定國別”的原則。“鎖定國別”,可以推進長遠合作以形成戰略性夥伴關係,並借助合作方做深、做精市場,延伸和牢固產業鏈;“鎖定國別”堅持3年以上並成為亮點和品牌,還有望獲得未來雙方國家層麵的支持。這方麵,蘇州新區以及天津濱海新區與新加坡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案例。就張堰實際而言,開發高端養老產業以及發育相關延伸市場業務,宜鎖定與日本相關機構、企業展開戰略合作;進一步發展新材料行業,則宜鎖定德國研發機構、品牌企業謀求深度合作;由於日、德也都是職業教育強國,張堰在開發職業教育領域也宜鎖定日、德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