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體上還處在加速發展的社會進程中,城市的決策層將麵臨這樣的格局——資本的活躍與財力的短板同時存在;產業的轉型與民生的需求同樣突出。而在房地產業遭遇洗牌和調整的前提下,尋求新的主導型產業來引領經濟增長並彌補就業與稅收的真空,無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須思考的發展課題。為此,有學者提出能否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為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主導型產業代表,來繼續支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促進城市經濟盡快進入“文化產業時代”。本文根據文化產業的案例比較研究和國內文化市場的調研成果,對文化產業的新趨勢及其對上海的影響進行分析,以供同行專家、企業界人士和決策谘詢從業人員參考。
一、文化產業的基本分類和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概況
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產業。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領先一步,它們在經曆高度工業化發展之後,逐漸從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轉變為以消費為主的經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這些國家率先將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並且深刻認識到在以知識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推動力的時代,文化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之一。
過去的10年,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內涵的理解各有不同,外延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我國根據自身國情,於2004年4月頒發《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誌我國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全麵啟動,產業口徑和範圍走向規範化。該分類由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構成。其中,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產業外圍層包括: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相關文化產業層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這些分類,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體製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在解放文化生產力的同時也發展了文化產業。以下是關於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產業的基本數據:截至2010年,全國近3000家新華書店已有2900多家轉企改製。全國148家中央部門和單位出版社,已有102家核銷事業編製,地方需要轉企改製的出版單位已基本完成任務。35家需轉企改製的電影製片廠已全部完成,204家省市電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電視劇製作機構完成轉企改製。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潮中,我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2010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北京、上海、廣東、湖南、湖北、雲南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伴隨改革的深化,戰略規劃也更加係統。2009年7月,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是繼鋼鐵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後出台的又一重要產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2010年4月,中宣部等9部委聯合推出《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一批亮點突出、示範效應明顯的項目得到銀行貸款支持,涉及金額136億元。同時,繼南方的深圳之後,天津開始成為我國北方文化產業的重鎮。2010年,投資50億元的數字出版基地在天津落戶,投資15億元的三網融合工程正在天津運行,天津創意街、天津音樂街等23個創意產業園區競相發展,文化產業的聚集效應正在顯現。
二、上海文化產業實力以及文化服務業潛力分析
實踐證明,文化產業不僅直接貢獻於經濟增長,更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口徑,2009年上海市文化產業總產出達到3555.68億元,比上年增長7.2%;實現增加值847.2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9.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3%;文化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上海的文化產業主要由文化服務業和文化相關產業組成。其中,文化服務業主要由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網絡文化、文化休閑娛樂等行業組成。文化服務業占文化產業比重,是衡量文化產業內部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2009年,上海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49.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占全市文化產業的64.8%,充分體現了上海文化產業以文化服務業為主導的特點。
上海文化服務業各行業發展速度方麵,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核心層文化產業穩中有升,實現增加值由2005年的84.04億元提高到2009年的131.8億元。網絡文化服務發展迅速,實現增加值130.29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9.9%。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增速較2008年有所回升(增加值增速為16.3%),但與之前連續數年保持近30%的增速相比略顯平緩,實現增加值149.00億元,占全市文化服務業比重27.1%,仍是文化服務業中總量規模最大的行業;以廣告、會展為主的其他文化服務實現增加值138.09億元,占全市文化服務業比重25.1%,總量規模僅次於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從上海發展實際和上海文化特點的角度出發,上海應該著重加快文化服務業的發展,而即將到來的“十二五”階段,則是上海加快發展文化服務業的絕好時機。文化服務業集中服務於區域性的社會生活、文化核心業務和文化交易本身。結合國際經驗和相關調研加以考察,文化服務業通常具有這樣的特征:
首先,在發展水平上:人均GDP 3000美元以上時,文化服務業進入發育階段;人均GDP 1萬美元以上時,文化服務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本土文化服務業企業進入成長階段;人均GDP 2萬美元以上時,文化服務業在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絕對優勢地位,本土文化服務業企業開始進入全球化擴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