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榜單上麵,隻有十個名字。能夠在這五榜上麵有名字的,基本上可以算是整個大漢的天之驕子。
別說考生了,就算是一般的百姓,也很好奇第一屆科考考出來的精英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物。
“為什麼會這樣……”司馬懿雙眼猛地瞪起,隻因為自己是五榜第八。
換言之,是五十人裏麵的第四十八名,基本上是墊底的存在。
而他的哥哥司馬朗也好不到哪裏去,隻是比司馬懿好一些,位居五榜第三,也就是第四十三名。
最後十名的答題紙很快被取了出來,依次排放整齊。司馬懿第一時間衝了過去,直接看了看第四十一名的答案。
答案中規中矩,不偏不倚也算是穩重類型。可以說,基本上和他是同一個類型的答案。但用詞方麵卻是比他差了許多,他也不知道這樣的答案,為什麼反而比他要高。
最開始他懷疑是這名考生走了後門,旋即立刻否定,畢竟要走後門的話,甚至不需要來考試。然而若非走後門,到底哪裏和自己不同?
仔細看了看,發現有些答案還是不同的。主要表現在他在肯定了之後,異想天開的胡亂說了很多的道理,在司馬懿看來,這些道理完全就是多餘的,或者說是不切實際的。
偏偏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回答,讓他得到了四十一名的名次。
司馬懿似乎懂了,所以他很盼望其他的榜單,尤其是其他考生的答題紙被貼出來,他要看更多的答題紙,來印證自己的想法。
這不需要等多久,第四榜就貼了出來。
崔鈞是三十四名,石韜、孟建和諸葛亮暫時不在這上麵。不過第三十八名是荊州衡陽郡劉巴,而第三十一名則是陸績。
答題紙隨之被拿了出來,司馬懿第一時間衝了過去,仔細看了起來。
這些答案同樣對問題給出了判斷,哪怕是錯的也無所謂,隻是理由卻也是異想天開的回答了不少的答案。難得的是,三十一名的陸績,第一題回答是同時掉落,隻是理由是就算大小不同,兩個鐵球都是鐵質,故而同時掉落。
恩,大意就是這樣,具體的內容太長就不具體列出。
司馬懿覺得自己快要瘋了,自己引經據典了大半天,居然比不過這些胡說八道?老天,劉銘到底是打算招收一批人才,還是要招收一批瘋子?!
“仲達,莫要如此!我在答卷的時候已經隱隱猜到了,大將軍需要的是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人才,而不是一群隻知道從書卷上麵找答案的人才。別的不說,這一路考過來的試卷,實幹的題目占了多少?”司馬朗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
“書中學問,乃是先賢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難得有一條別人開辟過的坦道不走,為什麼要另外開辟一條荊棘之路?”司馬懿還是想不明白。
“前人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太少,故而他們的見識未必就是對的。換言之原本一條正確的道路,他們卻是在某個岔路口走偏了,故而有了今天的發展。
我們誰也不能確認這條路是不是對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要有否認前人知識的魄力和決心。說到底,就是要我們有一顆探索真理的恒心。
司馬家的家學或許比我諸葛家的要淵博得多,但在探索真理這方麵,我諸葛家反而沒有那麼多的忌諱。也就是說,你也不過是‘成也家學,敗也家學’。”諸葛亮來到他的身邊,由衷的感慨道。
“哼,你也別那麼得意,還有一門殿試,到時候我會證明我的實力的!”司馬懿或許是知道自己錯在了什麼地方,但他絕對不會認錯。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諸葛亮的瞬間,他就覺得自己和他必然是今生今世的宿敵。而如今卻是被這個宿敵說教,年輕人的自尊心卻是沒法讓他謙虛接受。
“我也很希望,能夠和全盛的你好好比一場!“諸葛亮坦然接受。
一張張榜單被貼了出來,最終第一榜也被貼了出來。
隻是諸葛亮並非第一名,第一名姓趙,名勝男。很奇怪的一個名字,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來曆,隻知道既然是兩個字……想來出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