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設計的簡陋的個人主頁開始發揮神奇的功效。他開始有意識地去做網站地址搜集分類工作,愛琢磨的他想到要做一個“網址大全”式的東西。半年後,李興平的個人主頁開始有了hao123的雛形,他當時給它起的名字就是“網址大全”。他把當時中國排名前5000位的站點進行分門別類,按用途組合在一起。隨後他開始做一些點擊廣告以及網站聯盟等,隨著流量增大,網站的固定廣告業隨之而來。
網站有了收入,他需要正式注冊一個名號,“hao123”一下子跳入他的腦海。“當時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考慮,也沒有特別的含義,隻是覺得它簡單,好記。”李興平回憶說。
值得慶幸的是,他想到的是“hao”,而不是“great”或者“wonderful”。就這樣,初中畢業生李興平憑著一種原始本能成為了“hao123”之父。
2000年中期,hao123網站已基本成形,開始靠點擊廣告來賺錢。雖然網絡泡沫的破滅導致很多網站突然死亡,但hao123對網絡寒潮體味並不深。李興平最初的一筆廣告費大概是幾百元,後來每月收入有1000元,逐步到四五千元,在2001年達到了幾萬元,到2003年、2004年,每個月的收入穩定在80萬元左右。
網賺是一種賺錢方法,種類很多,有上網式、點擊式、介紹式、提成式……有些是適合網站站長使用,有些則是適合一般網民使用。選擇一種或幾種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可以輕鬆地開始賺錢。
在家辦公,金點子無處不在
網賺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賺錢方式,很多SOHO一族就利用網賺收獲不菲收入。SOHO是Small Office和Home Office的縮寫,特指那些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包括作家、撰稿人、自由音樂人、畫家、美編、職業玩家、網站設計人員、網絡主持等。從事這一行的人大多是20~30歲的年輕人,能熟練運用電腦。據估計,我國的SOHO族至少不下500萬人。
在澳大利亞,有超過1/10的人在家裏辦公成為SOHO族。調查顯示,在SOHO大軍中,有70%的人全部或者大部分時間在家裏辦公,他們主要是從事IT行業的經理人和專業人員,依靠互聯網、傳真和電話等現代信息傳輸工具與外界聯係。另外,40%在家辦公的人士屬於人們平常所說的“自己開公司”的人和自由職業者。
調查還顯示,目前在職的超過50%的人考慮過,在自己失業後或許會成為SOHO族。他們的理由是,在多勞多得的今天,能在家裏掙錢是令人羨慕的事,更何況在家辦公最大好處就是,什麼時候想幹活了,馬上就可以開始!
大學生小米在宿舍開始了她的SOHO生活。小米在網上開店已有一年多時間。“大二時,我想在學校附近開一家化妝品店,但要找門麵、裝修,還要守店,很煩人。”後來,小米偶然得知網上開店成本低,就在淘寶網上注冊了店鋪賣化妝品。
小米為了開店,專門學了PhotoShop製作網頁,並將400多件商品的名稱和說明一個個登錄到網頁上。
發貨也是個艱巨的任務。開店之初正是夏天,她經常頂著炎炎烈日往返於幾個城區之間。由於不熟悉郵局業務,剛開始時還時常倒貼郵費。和顧客打交道也是一門學問,許多顧客起初對網上購物並不信任,小米經常熬夜給顧客解釋,並解答他們谘詢的問題。
網上店鋪給小米帶來了快樂:賣的東西都是她很感興趣的,也比較精通,通過買賣,她與許多顧客成了朋友。
小米表示,用心經營,多動腦筋,贏得網絡上良好的信譽,會吸引更多客戶網上購物。如今,她每天的收入都在幾百元以上。
大三學生小安主修市場營銷專業,現在也是一位網上店主。他認為,網上做生意,能使自己學以致用:進貨是商務談判;商品推介與描述是市場營銷;進出賬是基本財務管理;發貨與售後服務,是人際交往與客戶管理。現在,他通過網絡經營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實體店鋪。
網賺項目的類型很多,比如某個網站開張,急需大量會員加入,它就會搞推廣活動,讓網民幫它介紹符合標準的會員,每介紹一個就獎勵幾角錢到幾元錢不等的報酬。這類項目每個月都會有一些。網民可以去各網賺論壇中尋找。找到後,先分析下這個項目是公司還是個人發起的。如果是公司發起的,可信度就會高;個人發起的,可信度就低些。然後可以製定一套最適合的推廣方式,比如到哪裏去推廣最有效就到哪裏去推廣等。隻要方法得當,就可以收獲很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