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慕容家史(1 / 2)

然而,慕容家眼光最高明處並不在投資貨物,而在投資“人”。

想當初,慕容家不過是西南地界上籍籍無名的馬販,世世代代過著奔走辛勞的生活。直到一位先祖慕容平看中當時流放過來的一位不得寵的皇子允文,高呼“奇貨可居”,費勁心思與之結交,傾盡家財買通後宮,為其在皇帝麵前美言。慕容家為此幾乎傾家蕩產,淪為同行笑柄,譏其荒唐可笑。

後來允文回到京都,仍然被邊緣化,連封地都沒有,大家更加看慕容家笑話。

不料,隨後風雲突變,先皇立儲未遂,猝死王座。幾位有實力的皇子為爭奪皇位,鬥得日月無光,其中牽連在內被族誅的就達數萬之多。一年後,一人終於勝出,踏著同族兄弟的屍骨榮登大寶。可因為爭奪皇位時殺戮太多,登基不久,在狩獵途中被數名死士刺殺,不治身亡。

這下大家都傻眼了,這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死得一幹二淨,剩下的幾個又是庶出。為保證皇室血脈純正,幾位當權的娘娘和大臣一商量,就把允文給捧上了寶座。

允文即位不久,便冊封慕容平為“知遇伯”,取當初落魄之際,感念知遇之恩的意思,封地若幹,賞黃金十萬兩。

就這樣,世世代代腿上裹著泥巴、風裏來雨裏去的慕容家有了家業。雖然僅受封為“伯”,但好歹算是貴族,為開創數百年的基業奠定了基礎。

歲月如梭,兩百年光陰轉瞬即逝,“李氏”江山後期,後主昏庸淫亂,終日在後宮尋歡作樂、花天酒地,無心朝政。重用幾位寵妃族人,在內朋比為奸,閉塞聖聽,陷害忠良;在外橫征暴斂,四處大修園林、大搞排場,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此種局勢,一觸即發,後主沉浸在男歡女愛、酒池肉林裏麵,不但沒有悔改之意,還誅殺幾位直諫的大臣,“李氏”江山病入膏肓之內,回天乏術。

數年內蟻寇橫掠、群雄並起。風雲際會之時,慕容家判定江山必然易主,便選中當朝的開國皇帝楊在天,楊在天當時在眾義軍中聲名並不鼎盛,兼之馬賊出身,口碑不佳。但是慕容家認定其“確有匪氣,然器宇不凡、不拘小節,雷厲風行,可以成事”。對朝廷協助剿滅楊在天的命令陽奉陰違,暗地裏全力支持楊家。楊在天不久便從眾義軍中脫穎而出,橫掃宇內,開創萬世基業,成為當朝太祖皇帝。

楊在天登機後,前朝數十家公卿顯貴,要麼被滿門抄斬,要麼被發配邊疆,最好的也是被沒收爵位和封地,貶為庶民。而對慕容家非但秋毫不犯,還賞賜黃金十萬兩,並準許慕容家自行開采西南鐵礦,無須上奏,按照開采數量上繳賦稅即可。

慕容家由此坐大,和眾位開國功臣平起平坐,西南幾位太守都不敢貿然得罪,隱然成為一方霸主。

最近一次“奇貨可居”便是三十年前本朝太子之爭。

是時,長子楊應文被冊立太子,詩詞歌賦,隆重一時,深得先皇寵愛。但遼雲國連年叩關擾境、搞得邊關苦不堪言,楊應文卻主張綏靖政策,采取“和親”、“上歲銀”等方式化解,妄圖坐享太平,滿朝文武百官為之齒冷。

果然不出所料,先皇駕崩之後,眾位皇子以楊應文篡改遺詔為名,再興蕭薔之亂。楊應文貴為太子,勢力還是很大,當時很多人都支持他。但時為閥主的慕容驚鴻曾說,“謙謙君子,不可以為君,詩詞歌賦,焉能興國,婦人之仁,豈能夠平亂”,斷定楊應文不能夠成事,轉而支持四皇子楊昊。

楊昊在眾皇子中勢力並不大,但打著“驅除外夷、力保邊關”的口號,不久一騎絕塵,成了當今皇帝。

楊昊為庶出,早年受盡白眼,即位之後,立刻對王公大臣進行大清洗,曾經三朝為宰相的公孫家被連根拔起,以往給他臉色看的,要麼充軍,要麼族誅,開朝以來的貴族幾乎全都被問罪,就連權重一時的周家,閥主周戈因為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也隻能自殺謝罪,才保住了周氏一門。

而慕容家加官進爵不說,還冊立封地。閥主慕容驚鴻被封“長樂公”,位列三公。

四大門閥鼎足而立,從那個時候開始。市井流傳歐陽閥的“船馬”,周閥的“兵戈”,慕容閥的“財富”,李家的“天意”,好比皇帝楊昊的四肢,缺一不可。

三次對“人”的成功投資,造就了今天慕容閥龐大的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