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慶典更加隆重熱鬧,村長在空地上擺了一個大得可以容納十幾個人的酒缸,要求每一戶人家貢獻一壺自己釀製的小米酒,好讓大家有喝不完的酒,可以把酒言歡,狂歡到天明。
慶典開始前,每一戶人家都鄭重其事地把自己帶來的酒倒入大酒缸中,很快,大酒缸就被裝滿了,然後大家圍著酒缸跳舞歌唱,好不快活。
到了慶典即將落幕時,村長帶領眾人伏地謝天,感謝上天的恩德,並舀起酒缸裏的酒,人手一杯。
待村長念完一段酬神的祝禱文之後,大家紛紛舉杯向天,然後一飲而盡,沒想到酒還沒喝完,大夥兒的臉色就全變了,每個人皆麵有愧色,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良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原來,每戶人家所提供的酒壺裏裝的都不是酒,隻是清水而已。
每個人都以為在這麼一大缸酒之中,用區區一壺清水充數是不會被發現的,於是大酒缸裏裝的都是水,沒有一滴酒,令原本歡樂無比的豐年祭尷尬地收場。
如果村裏的每戶人家拿出的都是自家的上好小酒,那他們享用的就不是一家的美酒,而是全村的美酒了。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可能由於誠信而暫時錯過或付出一些東西,但是,從長遠的人生來看,那些簡直都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建立信用,樹立誠信的名聲,累積我們做人的資本,讓別人知道我們值得信賴,而這些是不能用簡單的得失去衡量的。
神話中的那位樵夫在河邊砍柴,一不小心,斧頭掉到了深水裏。他丟了謀生的工具,無臉回家,於是坐在河邊號啕大哭,悲歎自己運氣很壞。赫耳墨斯來了,問他因為什麼要哭。他把自己的不幸告訴了赫耳墨斯,赫耳墨斯就跳到河裏。第一次打撈出一把金斧頭,問他落到水中的是不是這一把。樵夫搖搖頭:“不是。”赫耳墨斯再次下水,又撈上一把銀斧頭。樵夫還是搖頭。赫耳墨斯第三次下水,這次撈上來的正是樵夫落水的那把舊的斧頭。樵夫大喜:“就是這把。”赫耳墨斯非常讚賞他的誠實,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也送給他了。
樵夫在金斧、銀斧麵前,因為誠信而拒絕了一些貴重的東西。他家境貧寒,金子、銀子不正是他迫切需要的嗎?但是,他用自己的誠信獲得了赫耳墨斯的信任,最終卻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財富。
為人一生,對人對己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美德,誠信是財富,誠信不是一句口號,誠信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
誠信,上天賜予的尊貴禮物
林肯年輕時曾擔任過郵政局長。1830年林肯才21歲時,全家為了謀生,從印第安納遷到伊利諾斯州的紐薩拉姆小鎮。初到時,林肯在一些小店裏幹雜活,不久鎮上年長些的人,見林肯幹活勤快,為人忠厚又老實,大家一致推薦他在新開設的郵政局裏當局長。那時郵票還沒有問世,當時的“郵局”設備極其簡陋,連一張像樣的辦公桌都沒有。林肯為了收藏錢和賬本,隻得用一雙補過補丁的破襪子當“保險箱”,賬本和錢都被放在破襪子裏。林肯名義上是這個紐薩拉姆鎮上的郵政局長,實際上隻是個“光杆司令”。用現在的話來說,由於這個“郵局”生意欠佳,開張才兩個多月就關門了。林肯接到上級停辦的通知後,把賬目理得一清二楚,裝進了那雙破襪子裏,並把它懸掛在屋角的房梁上,等待上級來接受交差。但豈料,由於這個單位太小不起眼,上麵遲遲沒派人來結賬。這下可把林肯急壞了,他左等右等,日複日、月重月,房梁上錢袋早已蓋滿厚厚一層灰,還是不見上麵派人來。後來,大約過了一年多,有一次林肯終於在大街上偶然碰到了上一級的郵政局長,於是他連忙把那位頭頭拉到“郵局”,把賬目和錢款一一交點清楚後,才如釋重負。紐薩拉姆鎮上的人把林肯如此盡職盡責的事傳了開去,從此“誠實的郵政局長——林肯”就這樣出了名。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信”字是“人”從“言”。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所言成真就是“誠”,“真實不欺”就是誠。中國古代思想家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更顯“誠信”之重要。古今中外任何社會都把誠實與信用作為美德加以推崇,誠實守信的人總能優先贏得別人的讚賞或認可。誠實與信用是上天賦予一個人最好的禮物,擁有這兩種品質的人,無疑是天生的高貴者。
一個商人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兒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記住兩點:守信和聰明。”
“那麼什麼叫守信呢?”焦急的兒子問道。
“如果你與別人簽訂了一份合同,而簽字之後你才發現你將因為這份合同而傾家蕩產,那麼你也得照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