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這句民諺在長期輾轉流傳中,音義皆變,結果以訛傳訛,竟錯成“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了。
做人要心胸寬廣,有海納百川的度量,有“得讓人處且讓人”的寬容。要學會體諒別人的難處,諒解別人的錯處,關注別人的長處。心胸開闊與否或許和先天性格有關,但絕對和後天養成有直接關係。有意識地去關注一些大事,有意識地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格局,讓自己的心去追逐更遠大更高尚的目標,久而久之,漸漸地就會悟出這樣一個大道理:天下之大有那麼多的知識要學,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哪還顧得上為一點點芝麻綠豆傷腦筋?為點蠅頭小賬計較?為個人的雞毛蒜皮糾纏不休?
要讓心胸開闊,你就得學會恬淡和從容,生活像支曲子,時而高昂,時而低沉;生活是爬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所以,在順心的日子裏,你要保持那份恬淡,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在不順心時,也要執著一份從容。
要心胸開闊,你還得學會遺忘。凡事都放入你心靈的篩子裏過濾一遍,真實的、美好的、能激勵自己前進的、能讓自己生活多些樂趣的,就把它留下來,銘記在心裏,否則就統統丟去,忘卻它。如果沉溺於其中,人就變成了柳宗元筆下的蝜蝂,隻知道負重,不懂得放下。雨果曾說:“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如果我們心裏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天和地,那麼我們怎麼還就容不下小小的人?怎麼還就容不下短短人生中的瑣瑣碎碎?如果我們的心裏真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天地,那麼,我們眼前哪還有走不通的路,哪還有過不去的坎兒,哪還有什麼“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的流傳?
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與人相處要有寬容大度的精神和風範。寬容是成就事業的基石,是化解矛盾的良藥,是利己利人的法寶。
傷害是把雙刃劍,傷人也傷己
一隻蜂房裏的蜂後飛上山,把剛從蜂房裏取出來的蜜獻給天神。天神對蜂後的奉獻很高興,就答應給它所要求的任何東西。
蜂後於是請求天神說:“請你給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取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天神很不高興,因為他很愛人類,但因為已經答應,不便拒絕它的請求,於是天神回答蜂後說:“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對方的傷口裏,你將因為失去刺而死亡”。
傷害是把雙刃劍,當你傷害了別人時,正有一根心刺刺向你自己——“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對方的傷口裏,你將因為失去刺而死亡。”
有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熱戀了三年,她將一切都獻給了這個男人。有一天她忽然發現這男人另有所愛,而且還愛得很認真。在憤怒和絕望之下,她決心要報複他。於是她忍氣吞聲,假裝對他好,並做了很多令他家人感動的事。當這男人大張旗鼓請好客,並到酒店交了婚宴款,準備與她大辦酒席時,她突然宣布要與另一個男人結婚。
人們總認為報複的受害者是被報複者,其實不然,最倒黴的受害者往往會是報複者本人。在報複者實施報複之前,報複者就已跌進扭曲、變態的心理深淵。報複者會花很多時間去構思、幻想如何報複。他們會經常陶醉在演習的過程中,有時還會一個人冷冷地傻笑。
很多時候報複者完全處於陰暗的心理狀態之中,他們會有自覺犯罪心理。因此心存報複的人內心難得明朗,發黴的心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畸形的態勢。要命的是這種狀態會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
在生活中,我們感到有些人很陰氣,有些人總令你不寒而栗、想離他遠些,有些人你即使想說服自己接受他,但卻感覺始終對他充滿警惕。
原因很簡單:正常人無法接受心理扭曲、心態失衡的人,他們反感這類人,不屑也根本不願意與他們交往。其實,報複心重的人有時也想輕鬆暢快地與人交流,但其骨子裏卻時不時露出的報複之濁氣,令人望而生畏。
當報複心駕馭了人的靈魂時,人就無法自已了。從這一刻起,報複者就自己為自己判了無期徒刑。在這種情勢之下,報複者就隻能落得一個比被報複者更可憐的下場:孤獨。
麵對刻薄的人,應懂得寬容和接納
巴爾紮克曾經寫道:“世上所有德性高尚的聖人,都能忍受凡人的刻薄和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