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15)(2 / 3)

感恩,讓生命時刻充滿幸福

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有一首歌的歌詞寫道:“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作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產生回報的積極行動,去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使人更加熱愛生活,使創造力更加活躍;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去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

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愛;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體會到一絲快樂。正如康德所說:“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會獲得一種快樂,這種快樂隻有高尚的心靈才能體會出來。”

《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約伯遭遇到空前的災難,兒女都死去了,財產也被掠奪一空,他自己也全身長滿了瘡,隻能坐在爐灰中用瓦片刮癢。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卻仍然心存感激,感謝苦難使他認清了至高的神。當然,我們不是在宣傳某種教義,但生活中確實需要感恩。不懂得感恩,生活便會黯然失色,人生便沒有滋味。

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耐之際碰到一個趕駱駝的老人,駱駝上放著一大皮袋水。於是他們便向老人討碗水喝,老人卻僅給了他們每人半碗水。其中一個人在老人走後,一個勁地抱怨老人吝嗇,有那麼多水,卻隻給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雖然也知道這半碗水並不能完全解除饑渴,但還是懷著感激之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他們又往前走了很遠也沒碰到水源,而前者因為拒絕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老人施舍的分明是一種愛心,而後者喝下的也是一種感激,正是這種感激,才支撐著他走出沙漠。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感恩,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激國家給了我們和平,感激路人給了我們幫助,感激……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實在是很多。

每天睡覺前花一點時間去想一想,今天有什麼讓自己感激的事,比如:父親的一句叮嚀,母親的一頓早餐,妻子的一個微笑,鄰居的一聲問候,這些都是生命中愛的體現,都是值得我們感激的。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愛,便會充滿感恩之心,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可愛、美好而充實。

生活中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體味到人生的幸福。

感恩是愛的根源,也是快樂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對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都能心存感激,便能真切地體會到人生的快樂、人間的溫暖以及人生的價值。

感恩,一個觀察問題的視角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過:“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才對,幸虧沒有紮到眼睛。”另一位西方名人班尼迪克特也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他積極投入到感恩的工作中時,美德就產生了。”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處處一帆風順,種種失意和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麵對,豁達地去處理。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遇到風雨甚至不幸的時候,如果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對所遇的一切都抱有一種感激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將會使我們消除怨氣,鼓起前進的勇氣。有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失竊,被偷去了很多東西。一位朋友知道後立即寫信安慰他,勸他不要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到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不是我的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講出了三條感恩的理由,這不能不讓我們受到啟迪。

相傳,古印度有位英勇無敵的王子,某次征戰獲得重大勝利。在盛大的慶功宴上,王子謙遜地舉起酒杯,向前輩、大臣、在座的將士以及黎民百姓一一表示感謝,甚至連為他牽馬的仆人也沒有忘記,這使得大家深受感動。此時,坐在他旁邊的老國王提醒他:“我的孩子,還有一個重要的人,你還沒有向他致謝呢。”王子怔了半天,也想不出,隻好向父王請教。老國王鄭重地說:“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