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罕見的颶風襲來,別人家的房子安然無恙,富翁家的房頂卻被掀掉了,因為它的屋簷太長。於是,人們幸災樂禍地說,惡有惡報。
富翁很傷心,但他心底的善念沒有改變。重修房頂時,他把屋簷修得和別人家一樣長,而用省下來的錢在別處蓋了一間小房子,以容留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盡管小房子所能蔭庇的範圍遠遠不如以前的大屋簷,但它四麵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所有在那裏逗留過的人,無不感念富翁的恩德。漸漸地,富翁成了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屋簷畢竟隻是屋簷,與房子相比,它是不完整的,就像簷下人的尊嚴不完整一樣。直接而強烈的對比,讓屋簷下的人產生一種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由自卑而生敵意,善心被湮沒了。助人是高尚的善行,但不要讓被幫助的人感到在接受施舍。
一位老師給大一新生上了這樣一堂課:
他拿出一隻裝滿了沙子的大紙盒,一邊展示給大家看,一邊說:“這些沙子裏摻雜著鐵屑,請問你們能不能用眼睛和手指從中間把鐵屑挑出來?”
大夥兒搖著頭。
老師看著疑惑的孩子們,笑笑說:“我們無法用眼睛和手指從一堆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就像我們很難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我們的顧客一樣。然而,有一種工具能幫助我們迅速地從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這種工具就是磁鐵。”
說罷,他從包裏掏出一塊磁鐵,把它放在沙子裏麵不停攪動,在磁鐵的周圍很快地聚集了箭鏃似的鐵屑。老師把那一團鐵屑舉給同學們看,他說:“這就是磁鐵的魔力,我們用手和眼睛無法辦到的事,它卻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得很好。”
老師說:“如果說這一盒沙子就像我們麵對的生活、挫折和枯燥的書本,那麼,這塊磁鐵就是一顆充滿愛的心。如果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那麼,它會在你的書本裏、在你的生活中尋找,從中找到許多有益身心的知識,就像磁鐵能吸出鐵屑一樣。但是,一顆不懂善良的心卻像你的手指,它在沙子裏麵找呀找,可怎麼也找不到一點點鐵屑。同學們,隻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靈,你就總是能夠發現,每一天都有收獲,每一天都有積累,每一天都有值得高興的事情。”
心在哪裏,你的命運就在哪裏——不論你們今後遇到怎樣的困難、怎樣的逆境、怎樣的迷惘,都要相信這句至理名言。不論何時何地,隻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到有用的資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善良產生善意,善意產生善行,善良可使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善意的力量帶人進入崇高的境界
有位在日本稅務署服務的小林先生,為人忠厚、質樸。有一天,他去紫菜店收稅,主人不在,大概是到江灣去采紫菜了。他沿著堤岸走到江灣,果然,他瞧見木村一家人在忙著。年老的木村夫婦赤足泡在冬天的海水裏,三個念小學的孩子,還有念中學的木村長女也都卷起衣袖,不惜裸露兩隻嫩白的手臂在海水裏幫助采摘紫菜。
“多冷的天氣啊。”心地善良的小林不禁想,“不管怎樣美麗的手,那樣泡在冰冷的海水裏,不粗糙才怪!市麵上有長統膠鞋,但為什麼沒有長統膠手套呢?——對啦,難道不能製造防水手套嗎?”
他開始閱讀有關書籍。正好他有個朋友在附近三興化學公司服務,於是他到工廠去參觀,吸收工藝知識。後來經過刻苦努力,經過反複更改,小林終於製出了膠皮手套的樣品,並送給木村一家試用,征求改進意見。後來,三興化學公司采用了小林的發明。那年底,他獲得了一筆巨額賞金。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的目的是要讓“家家戶戶都點上電燈”。所以,從一開始他對自己提出:發明的電燈必須簡便、通用、便宜、耐用、無臭、無煙、無毒。他用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發現白金燈絲效果較好,但是,他想黃金就夠貴了,白金更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於是他放棄了白金燈絲,繼續尋找更合適的燈絲。
在我國曆史上,也有許多以為人類造福為出發點而獲得成才機遇的例子,北魏賈思勰寫《齊民要術》、明朝宋應星寫《天工開物》、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等等。
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櫃台人員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人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隻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人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東西,也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是拿給她一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