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人的輔助檢查對疾病診斷是不可缺少的,①最常用的是X線檢查、可發現炎症、增生、腫瘤骨性改變各種病變X線常仃其各自的特點,應根據X線表現加以分折,提髙診斷率:②脊髓造影隨著X線斷層攝影的應用,此項檢查已不常用,所用的敁影劑,有一定的副作用,現僅限於一些診斷不清的推管內病變或探查術前應用;③核磁共振成像可較好地顯示椎管內軟組織圖像,診斷準確率髙,是前腰痛病人檢查較好的方法,間時對病人無損無痛苦。
綜上所述,對腰痛病人要詳細詢問病史,根據年齡、病史、體征坆相應的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去偽存真,提高診斷率,以利更好的治療。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進展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各種原因所致如骨代謝異常,骨內壓增高,骨內靜脈循環淤滯動脈供血不足或缺,失等。引起本病原因較多,常見病因有外傷、長期服用激素、長期大量飲酒等。就其病因來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較理想而確切的解釋,這就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此種病人治療療程長,療效不明顯,對於高齡晚期病人(60歲以上)可行股骨頭置換術,隻要假體選擇適合,操作技術良好,療效是滿意的。但對於那些中青年(50歲以下)晚期患者,股骨頭置換術從長遠的現實來說,並非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術後假體置換不可避免的各種並發症,給病人帶來新的痛苦,因此許多臨床工作者,為此做了大董而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股骨頭缺碰壞死早期,治療目的是防止股骨頭軟骨下骨塌陷,停止或減緩骨壞死病變過程,比較公認的療法為避免負重,臥床牽引,中醫、中藥等綜合治療。早期姑息性手術,包括髓芯減壓、帶血管或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及各種截骨術等,術後是否可以確實達到改善血運的目的,以及改善血運後能否長久維持有效血運還有待於臨床進步觀察。臨床對各種方法治療要既能維持股骨頭充足的血運,同時又能保證股骨頭有良好的靜脈回流,這樣可以防止病變發展,有利於壞死骨質的吸收改建。1978年報道使用的自體帶血管蒂的骨膜移植,治療股骨缺損獲得成功,這也為股骨頭缺血壞死提供新的思路,1995年王岩等報進用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骨膜移植治療期病變優良率為88%。此種方法對於早中期病變滿意率明敁髙於晚期以後的病變。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中晚期病變,可以進行股骨頭的修補或重建,亦獲較高的治愈率同時他觀察了1例大轉子骨瓣移植術後二次手術病人,發現股骨頭修補的部分表麵,已逐漸轉化為軟骨樣組織,骨瓣與原股骨頭部愈合良好,這為病人提供了一個有生物活性的股骨頭,為股骨頭壞死治療開辟了一條新路,同期國內有許多報道用股方肌骨瓣、臀中肌骨瓣或闊筋膜張肌骨瓣,治療股骨缺血性壞死亦取得一定療效。
1.骨盆骨折的特點及認識骨盆骨折多合並
其他髒器損傷,且為多發性骨盆骨折,單純性骨盆骨折比較少見其主要致傷因為通事故。由於骨盆結構的特點常造成多處骨盆骨折,社合並附近軟組織及肶器損傷因而多發生人撾出血引起休克其死亡率相對較高:因此對骨盆骨折病人必須全而檢查骨盆軟組織、膀胱、直腸、骶叢神經、髂血管及小腸其他內髒僅無損傷。
對骨盆骨折及其並發傷應根據病情處理早期並發休克並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出血因而搶救的關鍵在於控製出血和治療休克。對休克患者補充足夠的血容量,保持穩定,其次治療合並的髒器損傷,包括內髒破裂者立即行剖腹探查術,最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甩處理骨盆骨折及其他骨折。
2.治療
(1)骨盆骨折與出血性休克:骨盆骨折易發生創傷性出血性休克,一般出血量在500~2000左右。其主要出血來源:①斷端出血;②骨盆腔的重要血管如髂內動靜脈、閉孔動靜脈損傷出血;③骨盆腔壁的肌肉及髒器損傷;④盆腔靜脈叢出血。對於以上出血,經過補血和抗休克治療,一般休克會得到控製。並對明敁移位的骨盆骨折盡可能予以複位,以期起到壓迫填塞止血的作用。對彌漫性出血的病例可以應用凝血藥物。經過以上處理,如休克仍得不到糾正,血壓呈進行性下降趨勢,應考慮有大血管破裂出血或巨大腹膜後血腫或肝脾破裂應行手術探查。
(1)骨盆骨折合並髒器損傷的處理:對肝髒或脾髒破裂者一般可通過B超或腹穿得以確診在抗休克同時行破裂修補術,必要時行肝葉或脾切除。
(3)腹腔後血腫的診斷及治療腹膜後血腫的診斷標準:腹胰後明顯積血改變腹膜後腔的解剖形態達到剖腹時或用X線檢查可以發現的程度。可通過X線、腹腔灌洗、排泄性造影或膀胱造影、選擇性動脈造影幫助診斷。
在治療方而存文獻,結紮髂內動脈存一定療效;也有人認為合並骨盆靜脈叢損傷時,有豐富的側支循環,結紮髂內動脈常無效。對有剖腹指征:明顯腹部穿孔傷、腹腔沲洗陽性、休克難以控製或可疑腹腔內損傷者,可行腹腔探查。對穩定的腹膜後血腫在剖腹後不必切開探查:若將穩定性血腫切開,腹膜後填塞作用即行消失止血困難。如血腫繼續擴大,應考慮動脈出血;如不能發現出血點、可用紗墊壓迫骨盆壁同時應用新鮮冰凍血漿和血小板,以糾正由於大量輸血後可能出現的凝血陣礙;這樣處理後如仍出血則幾乎可以肯定存在動脈出血,可結紮兩側髂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