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和氣生財,忤逆生災(1 / 2)

有位經濟學家說,經濟活動歸根結底也是一種精神活動。人經商獲利的目的讓生活更美好。和氣製約著財富,和氣催生著財富。和氣生財,忤逆生災。

沿街走過,有些小店,貨品並不比別家齊全,門麵也並不比別家好看,但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都喜歡進去逛逛,為什麼?因為有人氣。有些飯店也一樣,菜並不比別家好吃,裝修也並不比別家豪華,但人滿為患,人們喜氣洋洋、吃得熱火朝天,有時還得排隊等座位,為什麼?因為有人氣。從做生意上來說,人氣就是和氣。客人在吃東西時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碗,老板過來說:“沒事沒事,沒割著手吧?”這事也就過去了,人們繼續笑逐顏開、胃口大開。如果老板過來說:“這事待會多交五塊錢。”想必人們會“冷靜”一會兒。五塊錢事情不大,但人們吃飯時總覺得像頭上頂著一隻碗一樣沉悶。以後到這家店裏來的幾率就不大了。一般人打碎一隻碗,都會表示賠償的,即使當場不賠,也會多來兩次以示補償,但你赤裸裸地責怪客人,就沒了那團和氣。而這是一種無形的資產。盡管你飯店裏熱氣騰騰,但人們心裏冷冰冰,那你的財不會滾滾而來的。和氣生財,忤逆生災。

生活指導:微笑經營

商業經營的本質是一種物物交換,這裏麵既有利的因素,也有情的因素,其實冷酷的商業經營從來都不排斥情的因素,這是由人的精神性所決定的。一個人拿著500塊去吃飯,他既可以去甲飯店,也可以去乙飯店,菜品和裝修都可以相互複製,那麼靠什麼勝出呢?就靠氣氛、微笑等這些東西。世界上任何一種東西都不可能隻有一家經營,壟斷性行業在當今社會很少,如果硬件設施都一樣的話,那隻能靠“軟件”,這就是和氣,就是人的精神性。這也就是為什麼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管理,一流的企業做文化的原因。人的精神性在商業活動中從來沒消失過,有時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世界著名品牌摩托——哈雷摩托,在行路能力上來說並不是最出眾的,但因為有“哈雷文化”的存在,仍然風行全世界。有些哈雷迷說,哈雷摩托不是用來騎的,而是用來觀賞的。有些甚至說得更幹脆:就算哈雷是用木頭製的,我也要買,因為它代表一種精神。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精神性的力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數百輛哈雷車主集結在一起,遊蕩世界,浩浩蕩蕩。企業文化無價、品牌無價、和氣無價,和氣是一種我國傳統的企業文化。

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一個團隊,成員之間勾心鬥角、各自為利,卻取得了市場成功。為什麼?因為心不往一處想、勁不往一處使,就把事情做不大,做不大自然獲不了利。尤其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強強聯合尚不足爭,更何況離心離德。和氣能把每一個人的精華都聚集到事情上,事情自然“精”而“大”,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互相爭鬥、互相慪氣,隻會自毀長城,團隊一解散,每個人都失業,災禍也就到來了。大家各自算盤、暗中使壞是共釀災禍,和和氣氣把事情幹成才是王道。和氣生財,忤逆生災。

清末浙江台州人何心安,善於經商理財。有一次,他去福建經商,路上遇到強盜搶劫,身上財貨大部分被劫走。入夜,他隻好找了一個小店住宿。

在半夜時,何心安聽到哭聲,一打聽,原來是一個和他遭遇相同的人。那人名叫範幼銘,因為白天遭遇搶劫,故難過得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