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體恤愛民仁心仁德(2)(1 / 3)

隨從們聽了文翁的主意,都非常讚成。於是,眾隨從都爭先恐後地遵照文翁的吩咐行動起來。

文翁首先挑選了一批聰明好學的年輕人到皇都學習,培養他們成為學校的教師。接著,文翁又下令在郡守府門前建起了一座高大的房子,當做校舍。等到那些到皇都學習的年輕人學成歸來後,文翁召集全郡的百姓到郡守府門前,宣布學校成立。

文翁在全郡的青少年中選了一批人,成為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官府給他們很多好處,免除了他們的徭役,供給他們吃住。這些人學成後,都擔任了蜀郡的官員,又負責教育訓導百姓。

全蜀郡的人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學校以及讀書的眾多好處,於是都爭著上學,接受教育。其後,文翁又在全郡建了好多學校,使全郡的青少年都能讀書學習。

沒過幾年,蜀郡的社會風氣迅速好轉起來,人們生活富裕,文明禮貌,相互謙讓,孝敬父母。和當時文明教化較好的齊魯等地一樣出名。

文翁以仁為政,訓導教化人民收到了顯著的效果,至今巴蜀地區的人們仍崇尚文明禮貌,社會風氣文明良好,不能不說是文翁的功勞。

文翁從改變人民對事物的認識出發,提高了人民的素質,從根本上改變了人民的意識,似乎這也是團結愛民的一種方式吧!

劉備撤軍扶老攜幼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魯僖公五年》

東漢末年,劉備在曹操大軍接二連三的追擊下,隻好投奔到荊州劉表那裏。劉表非常賞識劉備,用隆重的禮節迎接他,並讓他帶兵駐守在新野附近。

劉表病重時,特意把劉備召來,鄭重地囑托他:“我的兒子沒什麼才能,將領也不夠精良,我死之後,你可以兼任荊州刺史。”

劉備連連擺手,用溫和的聲音安慰劉表:“您的幾位公子很有才華,您還是安心養病,我是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深厚恩情的!”

劉表感動得熱淚盈眶。有人不理解這件事,勸劉備說:“我看你不如聽從劉表的話,他這可是一片真心啊!”

劉備仍然用堅決的口氣說:“你不了解我,劉表待我如此,如果我聽從他的話,天下的百姓一定會嘲笑我是一個不仁不義的人,我不想被天下人所誤解。”沒過幾年,曹操率領大軍南征。這時,劉表已經病死了。劉表的兒子劉琮做了荊州牧。

劉琮是個貪生怕死的人,他不僅沒帶兵抵抗,反而急忙向曹操請求投降。但他沒敢把這件事告訴劉備。很快,曹軍已經兵臨城下,形勢十分危急。劉備得知這一消息後,捶胸頓足,仰天長歎,非常生氣地說:“劉琮啊,劉琮,你怎麼這樣沒有誌氣呢,你對不起你父親對你的教誨啊!”

這時,劉備部下的人,甚至諸葛亮等人紛紛勸說劉備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去攻打劉琮,占領荊州這個戰略要地。

劉備沉思了許久,堅定地說:“劉表病重時把他的兒子囑托給我,我也答應要好好照顧他,如今我反而去攻打劉琮,這種事,我是不忍心也絕不會做的,你們別再勸了!”

當劉備率領部下經過襄陽城時,向城上大聲呼喊:“請劉琮出來,我有幾句話要說。”

劉琮嚇得不敢出來。劉備無奈地歎了口氣,隨後來到劉表的墓前,跪倒在地,扶住冰冷的墓碑,傷心地哭了很久,四周的將領們也感動得眼眶濕潤了。

劉琮的部下、荊州的軍士和老百姓,被劉備對劉表的深厚情誼所感動,他們都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前往江陵逃難。到達當陽城時,跟隨劉備的士兵和百姓多達10萬人,運載糧草財物的車子也有幾千輛。人山人海,緩慢地向前移動。百姓們扶老攜幼,走得很慢。有人很焦急地勸劉備:“我們的目的是占有江陵,按現在的速度走,肯定會被曹軍追上的。再說,這10萬多人,貌似龐大,其實並沒有多少士兵,多是一些老百姓,曹軍來了,又如何抵抗呢?”

劉備很自信地說:“我們做大事的,應該懂得爭取廣大人民的擁護。大家這麼熱情地跟隨我,是對我的信任,我又怎麼忍心丟下他們不管呢?”

這支很獨特的隊伍仍緩慢地朝前行進著,老百姓的心裏都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這時,曹操親自率領5000名精兵追了過來,行動神速。形勢實在太危險了,直到這時,劉備才在眾人的再三勸說下,不得不拋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等幾十名騎兵急忙先走一步。後來,劉備采納了東吳軍師魯肅的建議,與孫權將軍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劉備的力量壯大起來了,生活上有了堅實的保障,那10萬老百姓也跟著劉備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劉備為人寬厚,講求仁義,他敬重幫助過他的人,愛護擁護他的百姓,甚至在危難時也不忍心拋棄隨行的平民,被後世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