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關愛部屬顧全大局(2)(1 / 3)

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祖代都起自“布衣”,曹操把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破格提拔到中央當尚書令,參與軍政大事。郭嘉、溫寵原來也都是那裏的小吏,後來被曹操提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他們在曹操的統一事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曹操不僅重用出身低微的人,就是過去與他抱敵對態度的人,隻要改了,也能一樣錄用。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一度投靠袁紹,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就是他寫的。檄文中用“贅閹遣醜”等惡語辱罵曹操,還把曹操的祖父和父親罵了一通。後來曹操打敗袁紹,平定河北,陳琳落在曹操手中。陳琳惶恐不安,急忙請罪,以為曹操一定會把他處死。可曹操不但沒治他的罪,還安慰他說:“過去的事就算了,隻要你為我獻計獻策就行了。”並任命陳琳做了司空軍謀祭酒,把他留在身邊掌管文書。後來曹操發表的重要文告,很多都是陳琳起草的。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時,在繳獲的文件檔案中,發現很多自己軍中和許昌中央政府中的人寫給袁紹的私人書信。有人提議要嚴加追查懲辦。曹操卻說:“那時袁紹勢力強,我自己的地位都難保,何況部下呢?”下令把這些信件全部燒掉。那些過去與袁紹有私交的官員深為感動,消除了顧慮,後來都積極為曹操的事業效力。

對豪強、軍閥,曹操也不是一概排斥。如原屬董卓係統的軍閥張綽,指揮作戰的才能非常出眾。他與曹操多次交戰,在一次戰爭中還殺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可謂深仇大恨。最後因作戰失敗,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曹操的部下所俘。他自知性命難保,可曹操不記私仇,仍然讓他指揮軍隊。後來在官渡大戰中立了大功,曹操把他和其他有功人員一樣對待,封為列侯。

曹操用人不徇私情,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由於他注重、愛惜、團結人才,使許多有才能的人士紛紛前來投奔。因此,曹操身邊出現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

曹操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於取得戰爭勝利,統一國家,安定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劉秀與王霸的君臣之誼

惡人相遠離,善者近相知。

——王梵誌

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先後推翻王莽、劉玄後稱帝。劉秀是一位名垂青史的聖明君主。在他的周圍有許多忠心耿耿的臣子輔佐他,王霸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經幾次出生入死地幫助劉秀興複漢室,從此可見他們之間的情深義重。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稱帝,壓榨盤剝,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饑寒交迫。各地都紛紛舉旗造反。公元22年,漢朝宗室劉秀在宛縣起兵響應綠林起義軍。

當劉秀率領起義軍路過潁陽時,當地人王霸召集了一些朋友毅然地投奔入伍。劉秀熱情地接納了他們。隨後轉戰各地。劉秀足智多謀,英雄了得,屢戰屢勝。王霸隨軍參戰,英勇殺敵,立下了戰功。不久,王霸因父親老弱多病,便辭別劉秀回家侍奉父親。臨別時,劉秀送與王霸許多金銀,並囑咐他安心在家侍奉老爹。劉秀送王霸一段路程,兩人灑淚而別。

後來,劉秀帶領大軍赴洛陽,中途路過潁陽,便親自去看望王霸。王霸深受感動,並請求父親讓他跟隨劉秀離家出征。他父親說:“既然劉將軍如此仁義重情,如此器重你,你就應知恩圖報,你就去吧,參與國家大事,好好地輔佐劉將軍,不要半途而廢!”

那時,劉秀還不是最高統帥,被起義軍擁為更始皇帝的劉玄,對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劉秀十分猜疑。劉秀為了躲過殺身之禍,保存實力,便請求劉玄讓他到河北去招撫各州郡義軍,劉玄答應了。於是王霸隨劉秀而去。

風雲變幻,前途險惡。那時,更始皇帝的權力還沒布及到河北。劉秀此去,凶吉未卜,成敗難測。並且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十分勞苦疲憊。但這些都沒有動搖王霸的意誌,他依然忠心耿耿地保護劉秀。而有不少的隨從人員,卻擔心劉秀成不了大事,而且受不了艱苦,紛紛在半路上離開劉秀,不告而別。

走掉的人越來越多,人馬逐漸稀少。渡過黃河以後,劉秀環顧四周,見身邊隻剩下王霸和少數幾個親兵,寥寥幾人而已。劉秀良久地凝望著濤濤不息的黃河水,凝望著連綿不斷的遠山,思緒萬千,萬分感慨。過了許久才轉過身來,拍著王霸的肩頭,深沉地說:“從潁川出來跟隨我的人,隻剩你一個了,真是疾風知勁草啊!”雲天寥廓,秋風蕭瑟,劉秀隨口吟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王霸忙說:“將軍,您還有希望,我們不能氣餒,隻要將軍堅持下去,興複漢室指日可待!”在王霸的勸說激勵下,劉秀信心大增,便催馬加鞭向前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