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29日,一顆科學巨星隕落了。1987年10月,楊振寧來到中國,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祭奠稼先。他徐徐步行到墓地,獻上一瓣心香,灑淚痛悼故友,悲不自勝。他想起了稼先與他的半個世紀的友情。他曾寫信慰問稼先的夫人:“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裏多從長遠的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隻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振寧聽人說,稼先被委以重任時就說過:“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在去世前幾天,稼先又欣慰地自語:“我死也瞑目了!”振寧默默地說:“稼先,你功垂千古,你可以無愧地長眠了!
楊振寧和鄧稼先,他們都是傑出的炎黃子孫,他們的友誼經受了時間和曆史的考驗。他們的友誼屬於那種高層次的、超越世俗觀念的、赤誠相見的摯友神交。他們應該是民族的永恒的驕傲!
宋振庭與傅抱石一見如故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宋振庭1921年生於吉林省延吉市,隻讀到初中,16歲便投身抗日洪流,奔赴延安參加革命。他是在革命烈火中鍛煉成長的共產黨的一位高級幹部。新中國成立後,他一直擔任文教宣傳方麵的領導工作。同時,他又是一名出色的馬列主義教授,著名的雜文作家,還是戲劇家協會會員,新聞協會理事;他善於吟詩作畫,出過畫集,開過畫展;他還懂得醫道,能把脈開方子。在黨的眾多老幹部中,像他這樣博學多才的人實不多見,可說是個奇跡。
宋振庭願意廣交朋友,他結交的人非常廣泛,可謂三教九流。他有很多藝術界的朋友,相交都很深,他與大畫家傅抱石的關係,更為特殊,頗有些傳奇色彩。
1959年傅抱石和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江山如此多嬌》的巨幅國畫以後,1961年夏作了一次愉快的東北之行。宋振庭在北京曾看過這幅氣勢磅礴的傑作,對他十分欣賞慕名已久。他們二人到長春後,作為吉林省委宣傳部長的宋振庭,與吉林的美術界人士接待了這二位大師。
傅抱石的脾氣很倔傲,對一般領導幹部是並不在意的。畫家們在一起,三句話不離本行,聊起畫來,宋振庭有時就插上幾句。傅抱石聽了很覺意外,開始注意宋振庭了。他們聊起了筆墨源流,題畫詩詞等。初次交談就十分合拍,兩人都很愉快。
第二天晚上他們再見麵時,傅抱石就開玩笑地說:“宋部長,你今天請我喝酒好不好?”宋振庭趕忙找來一瓶茅台,兩人對飲交談起來。他們天南地北、海闊天空,象故友重逢那樣投機和貼心,都覺相見恨晚。後來,傅抱石要宋振庭對他的畫提提意見,宋振庭也就直率地指出了他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傅抱石聽了以後,站起身來整整衣衫,對宋振庭行了個鞠躬禮,說道:“你是我的老師!真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的舉動,搞得宋振庭很不好意思。因為誰都知道傅抱石這個人是很清傲的,自稱為“江西強人”。事後,他對關山月說:“想不到東北還有這麼個人,地方官裏還有這樣懂藝術的人。”
後來接連幾天,他們促膝長談,越談越深。傅抱石談到自己小時候的貧困生活,刻苦學畫的經曆,後來怎樣得到徐悲鴻的賞識,留學日本。還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妻子兒子的情況。宋振庭也說起自己16歲初中畢業,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又如何讀書、求知,遭遇很多挫折,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他們互相間交換了很深的思想。他倆一見傾心,結為知己。傅抱石一般是不輕易給人畫畫的,可這一次.他給宋振庭一連畫了十幾張。
傅抱石來東北時,帶了四張扇麵畫,是他畫的離騷和湘夫人等人物,背麵還題了詩,都是精品。在北京已被郭沫若等人要了兩張。一路上,關山月都在打他的主意,傅抱石就是不肯給。這次到長春,竟把兩幅扇麵畫統統送給了宋振庭。在回去的路上,傅抱石還多次和別人談起宋振庭,說這次在東北,我結交了一個新朋友宋振庭,省委宣傳部長,官不算太大,但很難得。回到南京,對夫人羅時慧說:“人活一輩子有些事很奇怪,這次在東北認識了宋振庭。我們雖是初交,但卻一見如故,兩心相印,三生有幸,四體不安,五內如焚,六欲皆空,七情難泯,八拜之交,九死不悔,十分向往。”他一口氣說了十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