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關心親朋無微不至(3)(1 / 2)

隋大業末年,年成不好,穀菜都歉收,社會上人心也不穩定。這時,劉君良的妻子不是個很賢惠的人,勸他分家。他家院子很大,樹也很多,由於孩子們都有教養,樹上鳥巢很多,鳥也歡聚在這裏,為了造成分家的借口和依據,劉君良的妻子偷偷把樹上鳥巢裏的雛鳥掏出來,互相交換,造成鳥的互鬥,悲鳴。家裏的人都很奇怪。劉君良的妻子於是造謠勸劉君良說:“天下就要大亂了,你看禽鳥都不安起來,何況人呢?快分家吧!”劉君良也莫名其妙,就和眾兄弟商議好,分家另住了。

分開家一個月來,劉君良發覺了鳥不安是他妻子搞的詭計,於是斥責妻子說:“是你破壞了我們的家,你滾開吧!”

妻子走後,他又把眾兄弟召集到一起,說明原因,又合到一起住了。這時地方上很亂,鄉裏的人,無法安居,於是都來依靠劉家,大夥在他家修築起堡壘來,起名叫“義成堡”。大夥守住在這堡壘裏,渡過了難關。

唐武德年間,深州別駕(太守的軍官)楊宏業專程來劉家訪問,他看到劉家有六個大院,共同吃一個廚房做的飯菜。看到全家的子弟們都彬彬有禮,招待他酒飯,使他很歡暢地離開這裏。

唐貞觀六年,朝廷特下詔書,表彰劉君良孝悌友鄰、和睦家庭的高尚品德。

鐵木真與他的密友

向你的朋友學好,對著你的影子整裝。

——蒙古族諺語

鐵木真是一個蒙古貴族家的長子,9歲時,父親被仇家害死。從此,家境破落,生活貧困,他的母親訶額侖夫人靠拾野果,挖草根,艱難地養大了自己的五個孩子。

鐵木真13歲時,有一天,家裏的8匹騸馬被賊搶去了,對於鐵木真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於是,鐵木真自告奮勇騎馬去尋找。路上遇到一個少年正在擠馬奶,了解到鐵木真的情況,非常同情他。他給鐵木真換下了疲憊不堪的坐騎,又給他帶了很多食物,然後對他說:“你的生活這樣艱難,我們男子漢的艱難和責任都是一樣的,我願意做你的朋友,我叫孛斡爾出,我和你一起去找馬吧!”他們走了3天,又經過一場廝殺,終於趕回了那8匹馬,鐵木真很感激他,回到孛斡爾出的家,執意要留下幾匹馬作為酬謝。孛斡爾出一再推辭,說:“我是看你有困難才來幫你,這完全是我自願的,怎麼能要你的東西?我家裏很富有,父親隻有我一個兒子,所有的財產將來都是我的。我們是朋友,如果接受了你的酬謝,我還跟你做朋友幹什麼?”孛斡爾出的父親納忽伯顏看到兒子交了一個新朋友,十分高興,對他們說:“你們兩人要團結,要互相關心,幫助,千萬不要互相爭鬥,遺棄對方!”

從此,鐵木真和孛斡爾出成了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最親密的夥伴,他的一生都和成吉思汗的事業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魯迅與鬱達夫同行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魯迅和鬱達夫從1923年2月17日相識,曆經10餘年而友誼日增。

魯迅和鬱達夫之間,不論在思想認識,生活態度和文藝見解等方麵,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但他們求同存異,赤誠相見。鬱達夫對魯迅十分尊重。

魯迅與鬱達夫交往比較密切,是魯迅到上海以後。1928年6月創刊的《奔流》,是他們合編的月刊。鬱達夫雖稱編者,實則掛名。魯迅“因為《奔流》,終日奔得很忙。”而鬱達夫卻比較閑適。他們都各得其所,相處得很好。

1930年2月,魯迅、鬱達夫一起列名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不久,“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鬱達夫又經魯迅介紹,參加了左聯。由於當時鬥爭複雜,鬱達夫思想有些矛盾,一方麵他有正義感和愛國熱情,另一方麵他又有感傷、頹廢等情緒。在魯迅麵前,鬱達夫從不掩飾自己的矛盾,魯迅則坦誠相待,他寫贈鬱達夫的詩作就是明證。

1932年12月31日,魯迅為中外友人題詩寫字,一連寫了5幅,《無題》則是專為達夫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