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一個“度”,一旦超過就會釀成災難。人的追求和欲望也是如此,一旦擁有的東西過多,就會成為負擔。負麵的東西擁有過多,會讓我們因太過勞累而崩潰。正麵的東西呢?一個人過於樂天,沒有任何憂患意識,危險到了眼皮底下他都看不到;一個人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每個老師給他的未來建議都不同,哪個都有道理,就造成了他的迷茫……即使擁有的東西都是積極的、良性的,事情也不會永遠“多多益善”,不能把握尺度,正麵也會向負麵轉化。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想要的東西太多,得到的東西太多,自然會讓自己身心疲憊。人們生來就有追求,就有滿足自己欲望的本能,但是,如果一味追逐欲望,讓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賽跑中,就算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也隻會適得其反,毀了自己最初的目的。貪欲無止境。聰明的人懂得適可而止、適時放手。
真正的幸福與金錢地位無關
有了錢是不是就有快樂,這是每個人都曾思考的問題。很多富翁現身說法,證明金錢與快樂並不成正比。但人們仍舊會想:“有了錢快不快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比現在生活得更好。”誰願意一輩子忍饑挨餓、居於人下?有時候人們追求的並不是名利,而是一種幸福的可能,一旦這種可能成為事實,手中有了資本,如何利用這筆錢、這份名氣,就顯示了人與人對幸福的多種理解,對生活的不同追求。
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小吃,這些老牌子都靠一家人起早貪黑忙碌,盡管食客們排起長隊,一家人還是不想擴大店麵。很多商家希望出資金扶植這些小吃,讓這些牌子走出地方,走向全國,可做小吃的人卻認為賺那麼多錢沒有必要,簡簡單單做自己的東西才是最重要和最快樂的。不是每個人都想追逐金錢,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有錢有名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社會學家經過大量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人們的幸福感構成中,金錢隻占了五分之一的決定作用,金錢隻有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時才能提供巨大的幸福感。人類的幸福的確需要物質基礎,但大部分與金錢無關。幸福感大多來自家庭的溫暖、事業的成功、人際的和諧,甚至運動、音樂、文學……這些都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卻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哈裏的父親是一個富翁,哈裏從小失去母親,父親忙著生意,對他的愛隻拿金錢表示,這個男孩到了十六歲,不想考大學,也不想再和狐朋狗友鬼混,他想知道什麼是幸福,他有沒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帶著這兩個問題,哈裏開始周遊美國。
一年後哈裏回到家,拿起書本開始用功,他的基礎不差,又肯下苦工,最後申請了一個不錯的大學就讀。若幹年後,他才對人說起那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原來,哈裏並沒有旅遊,而是在迪斯尼樂園打工。那是他旅遊的第一站,他認為小孩子是最快樂的,想要近距離接觸孩子們。玩了一天後,他決定應聘那裏的服務生。
哈裏每天穿著毛茸茸的米老鼠服裝,和小孩子們在一起,他發現小孩子並不是沒有煩惱,但他們更懂得歡樂。他們遊戲的時候就進去遊戲,並且感激爸爸媽媽給自己這個遊戲的機會,一家人其樂融融。原來歡樂就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就這麼簡單。
哈裏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不想繼續混日子,又不知道該如何生活,後來他在迪斯尼樂園當一個普通的服務生,每天陪小孩子玩耍,他發現隻有小孩子才是真正懂得快樂的人——他們不會想多餘的煩惱,認真做符合自己年齡的事。一年後,男孩回到家,開始用功讀書,他相信隻要努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幸福來自心靈的滿足。心靈沒有貧富也沒有地位的差距,萬頃良田和一縷清風有時帶來的是同樣的滿足。普通人不必羨慕大富大貴的生活,不要讓物質迷住雙眼,小富即安沒什麼不好,幸福就是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別感染浮躁的時代病
美麗的王琳到了適婚年齡,身邊也有眾多追求者,卻不見她有什麼動靜。隻有她的閨蜜知道,王琳眼光很高,她不願和別人一樣與普通人結婚,緊巴巴地貸款買房,用十幾年的辛苦工作還債,她想憑自己的條件嫁一個“富二代”,保證自己今後活得舒服。
很快王琳就認識了這樣一個男人,他穿名牌西服,看上去很有風度,每次來接王琳,不是開奧迪就是開寶馬。王琳以為她遇到了真命天子,很快就陷入了男人的情網。沒想到半年後,男人就甩了她。
後來王琳才知道,這個男人隻是某個公司的中層職員,靠著貸款借外債買了兩輛名車和幾套西裝,專門騙王琳這樣的女人。知道真相的王琳無可奈何,誰讓自己虛榮,一定要釣個金龜婿,沒想到自己先成了上鉤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