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和負麵追求斷、舍、離(1)(1 / 3)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以世俗眼光,很多人一生的追求無非金錢和地位,人們最在意的東西無非是享受和被尊重。但是,金錢不等於快樂,地位不等於價值,有時億萬富翁的幸福感不如一個普通人。

切斷慳吝,拋離浮躁,舍棄對物欲的無節製追求,你很快樂,不必為自己的平凡懊惱。

別讓對名利的渴望摧毀你的生活

在中國曆史上,李斯是秦朝的開國功臣,以卓越的政治遠見和出色的能力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前朝,並出任丞相。但是,李斯一生追求名利地位。為了地位,他與宦官趙高勾結,害死公子扶蘇,扶持胡亥成為皇帝。

追求名利的人大多因名利敗亡,沒多久,李斯和趙高產生矛盾,被趙高謀害,全家獲罪。李斯被腰斬前,曾悔恨地對身邊的兒子說:“真希望能和你像以前一樣去山裏打獵。”即將被腰斬的兒子流下眼淚。名利害人,古今皆同。

李斯是中國曆史上的名人,他因《諫逐客書》成為嬴政的親信,可見他學識過人;他嫉妒韓非的才能,加以迫害,可見他功名之心太重——這兩件事足以預見他後來的經曆。他既是能臣,又能為了自己的地位違背原則。當秦二世胡亥上台後,渴望權勢的李斯不可避免與當權宦官趙高發生矛盾,他成了失敗者。在死亡麵前,他幡然醒悟,對自己兒子說出了最大的心願,原來一切名利追求都不如一份平常的幸福來得實在。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於世,追求名利是一種常態,一個人想要實現自身的價值,想要讓更多人了解、尊重,這樣的“名”是每個人需要得到的;一個人想要通過努力累積財富,改變自身的條件,個人的生活,這樣的“利”是每個人必須追求的。“名利”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人們會說“名利害人”,是因為有人過度地追求名利,以不正當的方式得到名利,換言之,害人的不是名利,而是自己的貪婪。

在很久以前,一位仙人被一個農夫所救。仙人萬分感激,為了報答農夫的救命之恩,於是送給他一件寶物。這件寶物可以變出許多的金銀珠寶,但條件是必須以自己的壽命作為交換。仙人一再叮囑農夫,切莫一再交換,否則將會生命殆盡。

農夫回到家裏,用自己十年的壽命交換了第一批珠寶。這使他從一個窮困的農夫變成了城鎮裏一等一的大財主。可他並沒有滿足,為了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奢侈富足,他一次又一次地以自己的生命交換著財富。

直到有一天,仙人再次雲遊到此地。在城郊的一棵大樹下看到了隻剩下一口氣的農夫。隻見他氣若遊絲,眼看就要不行了,可懷裏還是緊緊地抱著那件寶物不肯放手。

仙人看到這一幕,十分地痛心。他走到農夫麵前,歎道:“你這個人呐,到死你還不可以擺脫一個貪字啊!也罷,這世間上如你這般舍命不舍財,至死不悟的人多了是了!”

為了感謝救了自己性命的農夫,仙人給了農夫一件寶物,能讓農夫變成一個富翁,代價是必須為此支付自己的壽命。農夫一次次拿自己的生命交換財富,直到隻剩下最後一口氣,他仍然舍命不舍財,手中依然抓住寶物,試圖得到更多的財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所作所為和農夫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在用青春、生命來交換財富。過上好的生活是我們的追求,但為了金錢耗損全部精力,就有點得不償失。因為除了財富,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感情、愛好、追求……共同構成了我們的生活,一味追求金錢,必然會耽誤到其他方麵。生命的美在於平衡,隻有“全麵發展”的人,得到的才能最多,而隻顧追求金錢的人,卻失去了金錢外的所有東西。

名利和地位的確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東西,有了名利,我們會有舒適的生活、良好的環境、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豐富的娛樂,但這種狀態會麻痹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變得養尊處優,不了解人世疾苦,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在聲色犬馬中揮霍光陰……當名利超過一定限度,帶給我們的不再是滿足,而是空虛,我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活中少了從前的單純快樂,少了一份真誠和信任。這時才會發現,名利早已在悄然侵蝕我們的內心,摧毀我們的生活。

在醫院病房裏,很多人感慨自己之所以住院,都是因為太過操勞,即使得到了很多財富、很高地位又如何?到現在隻希望用所有的財產換一個健康的、青春的身體。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需要珍惜,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才開始後悔。名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名利無止境的貪念;真正摧毀一個人生活的並不是名利,而是隨名利而來的虛榮、黑洞一樣越來越大的欲望。追求名利,同時不被名利左右的人,才是理想的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