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打動人心的第三把金鑰匙:感恩(3)(1 / 2)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不如意,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麵對不如意的事情,與其抱怨,不如感恩。生活中的不如意,我們習慣了抱怨,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某某的工作好輕鬆”、“某某某怎麼那麼走運”等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生不逢時,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我們卻對自己擁有的幸福視若無睹、不懂珍惜,隻是一直在單純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把感恩的心態越拋越遠。

很多人都會認為抱怨是很好的發泄工具,可以在挫折或麵臨困難的時候放鬆自己的心情,但是我們還是忽略了這種情緒對自己的嚴重影響。當然,我們也不是聖人,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到的是盡量少抱怨。因為過多的抱怨會讓我們對工作喪失起碼的責任心。在提到抱怨與責任的問題上時,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說:“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這樣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

有很多時候工作中的我們,都是可憐的“受氣包”和無奈的“變形金剛”,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還得繼續容忍,改變自身以求容身。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

從前,一個秀才進京趕考,他晚上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算命的解夢說:“高牆上種菜就是白費勁的意思。”勸這個秀才還是回家算了。秀才聽後非常失落。後來,有位店老板聽到他的夢後樂了:“牆上種菜不就是高種(中)的意思嗎?”秀才於是振奮精神參加考試,中了個探花。同樣的道理,杯子裏隻有半杯水了,一個人看見會說:“哎,隻剩下半杯水了。”而另外一個人則說:“啊,還有半杯水呢!”其實,事情都是有兩麵性的,問題在於當事人如何去看待它們。這就是人們在對待事物時的不同心態,前者是抱怨而悲觀的,而後者則是感恩而樂觀的。

的確如此,一個人麵對失敗所抱有的心態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擁有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鬥誌。而擁有消極的心態會令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和失望,自我封閉,於是自己的潛能遭到限製和扼殺。

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為荊棘中有玫瑰而感恩。生活中沒有一項工作是完美的,也沒有一項工作會讓一個人完全滿意,我們做不到不抱怨,但可以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不得不承認,人生的確有不少磨難,生活的五味瓶裏,除了甜之外,沒有什麼再是人們的向往,可酸甜苦辣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們能夠豐富我們的人生。人生需要苦難的洗禮,正是因為那些折磨,我們才能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眼前的困難,不會成為你一輩子的障礙。所以,即便麵臨困境,也不要悲觀,堅持一下,苦難一定會過去。我們的生命,是苦難與幸福的輪回。我們在逆境中要能堅守自己,再苦也要笑著麵對,再委屈的事情,也能用博大的胸懷容納,那麼,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當我們走出困境,用樂觀的心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不是不美好,而是我們一直在抱怨中扭曲了生活的本質。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在殘缺中感受快樂,在逆境中品味幸福。

我們都向往一個公平公正的世界,但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出生、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能力,即使國家搭建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台,在生活中,歧視也會無處不在。因此,靠抱怨是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與尊重的,麵對挫折、不公的時候,與其抱怨,不如學著去感恩,感謝這些困境,然後發憤圖強,總會有所成就的。

方法6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

感激曾經絆倒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們教會了你堅強;感激那些遺棄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告訴你獨立。

做一個說話算數的人;做一個支持者而不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做一個推動者而不是一個抱怨的人;做一個馬達而不是一個障礙……隻有先呈現良好的服務,才會得到相應的報酬;以誠信換取成功;視工作為機遇,以快樂的心情投入工作中,來換取最大的收獲,而不是視之為難以忍受的苦差事……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也別忘了愉悅身心,以最高的效率取得結果。這就是感恩的快樂!也是感恩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