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FBI教你看清到底誰在說謊(1 / 3)

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做過一個實驗。他先用隱蔽的攝像機錄下人們日常交談時的情景,然後與實驗人員一邊觀看錄像帶,一邊計算人們在交談中說謊的次數。統計結果令人吃驚:人們平均每10分鍾就會說兩到三個謊話。

因為謊言無時無刻地存在,我們常常為分辨不出對方真實的想法而手足無措,那麼,說謊到底能否被察覺呢?

【心理學知識】身體語言中的謊言信號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發覺,有個病人在有聲有色地講述她的婚姻是如何如何幸福時,卻下意識地將她手指上的訂婚戒指在手指上滑上滑下,醫生根據她的體語耐心詢問,病人講出了自己生活中的苦悶和種種的不如意。很顯然,行為透露了這個病人無聲的體語與有聲語之間的矛盾。

那麼,為什麼身體語言更能傳遞出一個人的情感呢?

身體語言的產生源於大腦,當一個人的大腦進行某種思維活動時,大腦會支配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出各種微細信號,這是人們不能控製而且也是難以意識到的。因此,身體語言大都發自內心深處,極難壓抑和掩蓋。

當你的身體語言與有聲語言二者不一致的時候,人們往往注重於身體語言,而對有聲語言就不那麼理會了。也就是說,通過觀察談話對象的肢體信號可以輕易地察覺對方是否在說謊。

真話還是假話:一聽便知

人在撒謊的時候,即使語言編排得天衣無縫還是會有漏洞,我們要做的就是像FBI一樣敏銳地發現這些漏洞,看穿對方的謊言。

●不提及自身姓名

人在撒謊時會盡量避免使用人稱代詞,所以語言中會盡量不提及自身姓名。人稱代詞通常是為了強調真實性,因此撒謊者會本能地把自己從謊言中剔除出去。

甲:你怎麼現在才來?我都等你很久了。

撒謊者:車壞了。

未撒謊者:我的車壞了。

如果對方總是反複地省略“我”,那他就有被懷疑的理由了。

●撒謊者條理更清晰

甲:你昨晚從離開辦公室到睡覺做了什麼?

撒謊者:我回家,先給我媽打了個電話,然後看了會電視。

未撒謊者:我回家,然後看電視,哦,不是,我先給我媽打了個電話,然後才開始看電視的。

問及對方過去所做的事情時,一般人在敘述的時候難免犯幾個錯誤,但是撒謊者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因為他事先已經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

●聲量和聲調會不自覺地提高

如果你問老公剛剛是誰打來的電話時,他突然開始像喜鵲一樣說話,你得警惕了,音調升高往往是為了掩飾虛弱的內心。

撒謊者為了掩飾自己的心虛,會通過提高自己的音調為自己打氣。如果我們仔細傾聽會發現對方此時的音調比正常高、尖而且非常激動,說完話後會使勁咽口唾沫。

而且撒謊者說話的語速會很快,會下意識地使用手臂或者物體將自己與對方之間形成障礙以掩蓋自己的焦慮。

●撒謊者會重複質問者的話作為答複

甲:你去過她家嗎?

撒謊者:我沒有去過她家。

未撒謊者:沒有。

“重述”是典型的說謊,如果沒有說謊,回答會很簡單。如果一個人話語重複,並且音調上揚,說明他在說謊。另外,當一個人對一天中自己做過的事撒謊,他將很難把這些事倒著說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