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談話氛圍下,精神狀態和談話內容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環境輕鬆,雙方的交流也就能夠更深入,更容易說出真話;反之,在一個嚴肅緊張的氛圍下,交談的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因此,要想和對方開懷暢談,就一定要營造出適宜讓對方吐真言的氛圍。
人際交往的心理規則告訴我們,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真誠是心靈之間的橋梁,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都渴望達到的一種境界。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歎:“人情淡漠”“人心不古”“沒有真心朋友。”如果這樣的感歎時常掛在嘴邊,問題就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一個人隻有首先開放自己的心靈,展示出真誠,才能感受到對方的真誠。
【心理學知識】真誠的心理學實驗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展開了這個頗有趣味的實驗調查。安德森篩選出了500個描述人的個性品質的形容詞組成了一張調查表。所有參加調查的人需要在這張類似“菜譜”一樣的調查表上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品質,之後再選出其最厭惡的德行。
當所有的調查數據經過統計分析後,結果顯示:在被調查者最喜歡的8個形容詞中,有6個是直接與“真誠”相關的,分別為:真誠的、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可靠的。而撒謊、虛偽,作假和不老實是他們最厭惡的品質。也就是說,真誠最受人歡迎,不真誠最令人生厭。
由此可見,作為人際交往中百裏挑一的“招牌菜”,真誠具有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毫無疑問,一個人要想吸引別人,贏得別人,與別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真誠是必須有的品質和交往方式。
真實就一定真誠嗎
“打工皇帝”任上海的微軟大中華技術支持中心總經理時,有一次請大家一起吃晚飯,大家邊吃邊閑聊,氣氛非常熱烈。
席間,有一位叫丁毅的新員工隨口說到了Nove Ⅱ的技術功能。丁毅以前在一家金融證券公司工作,對Nove Ⅱ軟件較為了解。唐駿聽到他這樣對同事們說:“其實,我感覺Nove Ⅱ的功能一點也不比Windows NT差,真的很不錯。反而是Windows NT版本存在很多的問題……”唐駿聽到這句話的一刹那當即沉下了臉,當著眾人的麵說道:“這個人不是微軟人,我不要與這樣的人說話,大家也不要和他說話。”原本輕鬆愉快的氣氛一下子凝固了,此後,滿桌子的人沒有人再和丁毅說話。
第二天,滿臉蒼白的丁毅進了唐駿的辦公室,看得出來,他背負了很重的精神壓力。看到丁毅既憤憤不平又有點膽怯的表情,唐駿也坦誠地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很高興你來找我談話,不過你要諒解我的心情。你知道嗎,Windows NT這個產品就是我的作品,我是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之一。在這個產品的海外版包裝盒上有我的親筆簽名,我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對待,所以我無法接受你這種輕蔑和抱怨的口吻。”
看到丁毅的情緒稍微平穩了下來,唐駿接著說:“換一個角度來說,你的話從技術層麵來說並沒有錯,但一句正確的話,並不是任何時候說出來都是正確的。如果說話的時機、方式、對象場合是錯誤的,那麼正確的話也會變成錯誤的。更何況你已經是微軟的一名正式員工,你怎麼能在公共場合抱怨自己公司的產品如何不好?”這一番話說得丁毅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