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流,對方接收信息的時候會想些什麼呢?他是在考慮有利的想法還是想做出反駁?
溝通衝突總是會存在,衝突造成的結果可以是負麵消極的,也可以是正麵積極的,關鍵在於你怎麼處理。我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溫和地、不知不覺地說服對方,最終達成共識。
【心理學知識】心理學中的青蛙效應
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隻健康的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裏,青蛙一經觸到沸水,立即竄了出去,它超強的彈跳力使它逃脫了死亡的厄運。人們把另一隻同樣健康的青蛙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裏,它因為感到舒服便在裏麵自由遊動,這時打開開關,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了,也還覺得可以忍受,沒有立即往外跳,等後來水的溫度足以致命時,它已經沒有力氣逃生了,因為已經失去了關鍵的爆發力。這就是有名的“青蛙效應”。青蛙不是被最終煮沸的沸水,而是被慢慢加熱的溫水煮死的。
我們可以從這個實驗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人要學會居安思危,現在這點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第二個結論是:溫和的方式才是致命的。
是的,當你和你的準朋友們發生衝突時,不要和他正麵交鋒,拚個你死我活,而是要用溫和的方式慢慢影響他的態度和意見,然後說服,這樣既能讓你們各取所需,又不傷感情。
用柔軟的方式處理衝突
想要溫和地處理衝突,你必須先軟化自己應對衝突的方式。就此,我們提供了如下幾個建議:
●情緒降溫,合理讓步
讓步並不代表忍氣吞聲,把握好度也是一種智慧。因為在發生人際衝突時,雙方都處於應激狀態,在這種情緒狀態下,很可能說出彼此中傷的話而導致最終局麵無法挽回。
●對事不對人
人際衝突的起因大部分是一些生活瑣事,雙方都要承擔一定責任,並且很難分清誰對誰錯,所以如果將衝突的起因歸於某人,雙方隻會相互攻擊從而激化衝突。因此,在發生衝突或爭執時,將焦點植於事情本身,客觀分析衝突的起因與雙方對錯,不將衝突擴大化。
●切忌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人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而不喜歡服從逼人的意見,這是人的本性,也和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異有關。你隻能使對方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讓對方認為你的看法也不錯。
●不要試圖爭論
卡耐基說過:“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你還是輸了。”為什麼?因為你讓對方覺得羞慚,你傷害了對方的自尊,他會因此怨恨你。在發生衝突時,千萬不要和對方爭論,因為對方一旦和你意見相左,說出了那個“不”字,他的所有人格尊嚴和神經都會高度動員起來,將那個“不”字進行到底,而你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你也會堅持爭論下去。如此一來,衝突不但得不到解決,反倒會被擴大化。
●學會“中庸”,緩和氣氛
在說服開始前,你首先應該想方設法緩和談話的氣氛。如果你和顏悅色地用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並給人以維護自尊和榮譽的機會,氣氛就是友好而和諧的,說服也就容易成功。要緩和要因衝突造成的劍拔弩張,你可以和對方談論一些中性的話題,中性話題的範圍很廣,一切和正題不相幹的話題都是中性的。比如,你可以借體育新聞或文娛消息發揮,“您看沒看昨天晚上電視轉播的球賽?”“今天晚上有個音樂會,你是否有興趣去聽聽?”等。
●找出問題的本質,分析彼此的需求和願望
待氣氛緩和後,找出發生衝突的原因,然後快速分析你們各自都想要些什麼,便於繼續下一步的行動。
●為別人著想
開始談論導致衝突的問題時,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為他們著想,表示出對方意願的認同,設定自己的底線做適當讓步,是為“以退為進”。
●談論有共識的東西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而一個人的思維也有慣性,當你朝某一個方向思考問題,你就會傾向於一直考慮下去,這就是有些人一旦沉醉於某些消極的想法後,就難以自拔的原因。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懂得並運用這一原理。與人討論某一問題時,不要一開始將雙方的分歧亮出,而應先討論一些易產生共識的東西,讓對方不斷說“是”,源源地,你開始提出你們存在的分歧,這時對方也會習慣性地說“是”,一旦發現之後,可能已經晚了,隻好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