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出類拔萃的佼佼者,都有著寬廣的胸襟。他們寬容的心態,非凡的人格魅力,為他們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男子單杠決賽出現了一個小插曲。28歲的俄羅斯名將涅莫夫是第三個出場,他連續騰空抓杠,難度係數非常大,他出色的表演贏得了滿堂彩。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涅莫夫落地之時,向前挪動了一步。因此,裁判給他打了一個不甚滿意的分數——9.725分。
就是因為這個分數,觀眾開始騷動不已。他們全場站起來,口裏喊著“涅莫夫、涅莫夫”,為了表示對裁判的不滿,還發出嘲諷的噓聲。這是奧運史上罕見的場麵,比賽被迫中斷。而此時,第四個出場選手——美國的保羅,業已準備就緒,麵對觀眾的噓聲,他茫然無措,隻好尷尬地站著。
就在這時,大度的涅莫夫站了起來。他深鞠一躬,向觀眾們致意,感謝他們的愛戴和支持。觀眾們的情緒卻更加激動、不滿,他們又發出連續不斷的噓聲,並做出很多不雅的舉動。
裁判麵對如此大的壓力,也隻好被迫改分。改後,涅莫夫得了9.762分。可是,這個分數依然不能令觀眾滿意,他們噓聲不斷,發泄新一輪的情緒。
此情此景,又是涅莫夫,他重新回到賽場。他麵對觀眾又是揮臂,又是鞠躬,然後,他伸出右食指,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他循循地勸慰觀眾,一定要保持安靜,給下個選手保羅哈姆提供一個良好的比賽環境。
正是由於涅莫夫的寬容,中斷的比賽又得以繼續。雖然在那次比賽中,涅莫夫與金牌擦肩而過,有一點兒遺憾,但他的寬容大度以及出色的表現,卻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無冕之王”。
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涅莫夫這樣的氣度和修養,他們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對某個人或某件事耿耿於懷,以致於無時無刻不在琢磨著怎樣以牙還牙。殊不知,這樣做對自己的危害更大。
【心理學知識】心理學中的海格力斯效應
怨恨的心理為什麼很危險?這可以從人際間存在的怨怨相報的社會心理效應中得到解釋。這個心理效應來源於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一天,他走在路上,看見一個像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於是,他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海格力斯有力的一腳踩破,反而膨脹起來,並翻倍地加大。大力士可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他順手操起一根大木棒使勁砸那個怪東西,讓他想不到的是,那東西飛快地膨脹,在海格力斯眼前變成了一座大山。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氣憤,一位智者走到海格力斯麵前,對他說:“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怨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
怨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這個袋子,開始時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會自然消失;如果你與它過不去,它會加倍地報複。在人際交往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兩人由於誤解、猜疑或嫉妒,鬧了矛盾,你若想報複對方,便會加深對方對你的仇恨,於是他會更挖空心思地加害於你;你若再不罷休,他會更惡毒地報複你,直到你死他亡。
這就是著名的海格力斯效應,它的心理學原理是:人際交往中由於一方給予另一方獎(懲)、恩(怨),另一方就產生相應的獎(懲)、恩(怨),交換造就的效應即為人際互動效應。這種交換與互動,可以是積極、肯定的,也可以是消極、否定的。用社會學的角度來闡釋,就是——你對我有幫助,我自然也會幫助你,這是正麵的;負麵的就是——如果你跟我過不去,我堅決讓你不好過。
該心理效應的負麵影響警告我們,一定要善待對方,這不僅是你心靈品質的高境界,還可以幫助你贏得人心。
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
一次,原一平準備去拜訪一家企業的老板,盡管他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都無法見到那個老板。正苦於無計可施的時候,他看到附近雜貨店的夥計從老板公館的另一道門走了出來。
原一平靈機一動立刻朝那個夥計走去。“你好!前幾天,我跟你的老板聊得好開心,今天我有事請教你。請問你老板公館的衣服都由哪一家洗衣店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