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嘴巴隨時都要甜(1 / 2)

不懂得說感激的話,不懂得稱讚他人的勞動成果,他人自然也不會有繼續為你服務的熱情。

說好話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要掌握社交金口才,就要學得嘴巴甜一點。

有一個理發師新收了個徒弟,這個徒弟學藝很用心,就是不太愛說話。徒弟的手藝基本上出師後,就開始給顧客理發。

第一個顧客剪完頭,照照鏡子說:“劉海留得太長了。”徒弟沉默不語,師傅則在一旁笑著說:“劉海長能使您顯得含蓄,這就叫深藏不露。”顧客聽完後很高興地離開。

第二個顧客理完發,照照鏡子說:“劉海剪得有點短。”徒弟又是沉默無語,師傅再次解釋說:“劉海短使您顯得精神、幹練。”顧客聽完也笑著走了。

第三個顧客理完發,有點抱怨地說:“這剪一次頭,花得時間可真夠長的。”徒弟不知所措,師傅再次解圍說:“為‘首腦’多花點時間是必要的,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完後轉怒為喜。

傍晚時,第四個顧客理完發,說道:“真快呀,十分鍾就解決戰鬥了。”徒弟再次沒轍,師傅大笑著說:“時間就是金錢嘛,做任何事都要速戰速決。”晚上理發店關門後,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是不是我剪得不好?”師傅笑著說:“不是你的手藝不行,是顧客總是喜歡挑剔的。既然眾口難調,你就要多說好聽的話,讓顧客高興,這樣,他們就會滿意你的理發效果了。”會說話的人當然會贏得很多人的稱讚,反之則會處處惹麻煩。在別人感到不滿意的時候,用恰當的話來解釋,不僅能解自己的圍,也能讓對方自我感覺良好。正如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所說:“你要有討好他人的那種口才。”生意場上,口才不是萬能的,但是想要賺錢“沒有口才卻是萬萬不能的”。隻有會說話、嘴巴甜,你才能為自己贏得發財的機遇。這個道理,猶太人比我們要理解得更為透徹,因為他們很早就得出這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以後都要靠其他人的嘴巴賺錢。”他們始終堅定地執行這種理念,至今仍獲益匪淺。

每當服裝店進來一位顧客,猶太老板哈曼總是會上前笑臉相迎。一位男顧客詢問道:“老板,有沒有一套現成的正統西服?”“有啊,適合您的樣式還不少呢。”哈曼詢問過客人的尺碼後,取出各種不同款式的西服讓顧客試穿,並站在一旁不住地誇讚道:“棒極了,先生,這套衣服就像是為您量身定做的一樣,平常的工作、應酬、婚禮等不同場合都非常適合。”說完,哈曼順手搭在客人肩膀上,讓客人的側麵對著鏡子:“毫不誇張地說,您看上去就像亨弗萊·鮑嘉,再轉過來一點,看上去像保羅·紐曼帥氣。”就這樣,哈曼靠著親切的笑容、順耳的語言、周到的服務,讓顧客心甘情願地掏錢購買服裝。

猶太人總是能與客戶和睦相處、一團和氣,合作夥伴、回頭客越來越多,自然生意也就賺得盆滿缽滿。

猶太商人斯奈德的大飯店剛剛開張,邀請的第一批賓客竟然是全市的出租車司機,並且基本上都是免費宴請。宴會上,斯奈德衝司機們微笑著說:“諸位每天辛苦的工作,為我等市民們提供著莫大的便利。本人借此飯店開張的機會,在這裏向大家表示由衷地感謝!”斯奈德的這種做法,無疑是一種引爆眼球的“大手筆”,各大報紙、電視台爭相報道,飯店同時也為新聞記者們提供了免費的工作餐。當然,這一舉動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因為出租車司機一有機會就會把顧客領到飯店來,為飯店免費進行義務宣傳。

除了飯店外,斯奈德還擁有一家印刷廠。前些日子,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把廠房燒毀了,全廠幾百名職工麵臨著集體下崗的危險。然而,斯奈德卻突然間宣布:下個月所有人都可以繼續領取工資。工人們聽到這一消息後歡呼雀躍,積極地投入到廠房重建的工作中。斯奈德以繼續發放一個月工資為籌碼,不僅留住了工人們的心,還促使新廠房很快建成,節約了施工的時間成本。

也許這就是有頭腦、嘴巴甜的猶太人。他們不僅懂得“以小換大”的道理,對於素不相識的路人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與任何人談判時總是“以微笑開始,以微笑結束”,即使雙方在談判桌上曾經劍拔弩張、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