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

①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標;

②疾病頻率指標之間的關係。

二、疾病的流行強度

①散發;

②流行;

③暴發。

三、疾病分布的特征

①人群分布的特征;

②地區分布的特征;

③時間分布的特征;

④疾病的人群、地區和時間的綜合描述。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

1.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標在流行病學研究中,描述疾病的分布,比較不同人群發病的危險性,或評價某項防製措施效果的好壞最常用的指標是各種率,率表示某特殊事件發生頻度,是一個強度指標。

①發病率:一定期間內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數,同時期暴露人口數。發病率的分子是新發病例數,分母應該是有可能發生該病的人群。發病率常用來衡量某時期一個地區人群發生某種疾病危險性的大小。當不同地區發病率比較時,應注意病例診斷標準、發現病例的方法及兩地區人口構成是否存在差異,有無可比性,若年齡、性別構成不同應標化後再做比較。

②罹患率本質上與發病率相同,常用來描述某一局限範圍短時間內的發病情況。觀察時間多用日、周、旬、月為單位,多用於流行爆發疫情的調查分析。

③患病率表示某一時點(或時期)受檢人口中患有某種疾病人數的比例。其分子是調查時的現存病例數,包括新、舊病例,分母是受檢人數。患病率表示某一時點(或時期)人群中某種疾病存在的多少。可描述病程較長的慢性病的流行情況。

④續發率指原發病例發病後,與其接觸者受其感染在疾病最短到最長潛伏期之間出現的病例與易感接觸者總數之比。續發率可描述人與人之間能發生傳播的疾病,測量病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比較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強弱。

⑤死亡率是測量人群死亡危險最常用的指標,反映某地區不同時期人群的健康狀況和衛生保健工作的水平。死亡率有粗死亡率和死亡專率。不同地區死亡率比較時應注意:死因診斷依據是否相同,有無漏報,人口構成是否具有可比性等。對於測定發病率不準確且病死率極低的傳染病還可計算超額死亡率。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可準確反映其發病水平。

1.疾病頻率指標之間的關係

(1)患病率、發病率與病程之間的關係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患病率與發病率是含義完全不同的兩個指標,人群患病率的高低取決於發病率和病程兩個因素。患病率發病率X病程。在病因研究中,常用發病率作為測量指標。

(2)死亡率、病死率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假定在一個人群中某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相當穩定,那麼死亡率=發病率×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