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①生物轉運的機製;
②吸收、分布和排泄;
③毒物動力學。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1.生物轉運的機製
生物轉運是指外來化合物從與機體接觸部位進人血液的吸收過程、由血液分散到全身組織細胞中的分布過程以及外來化合物與其代謝產物離開機體的排泄過程。生物轉運是通過簡單擴散、濾過、主動轉運、載體擴散、泡飲和吞噬等機理進行的。
2.吸收、分布和排泄
外來化合物透過機體生物膜進人血液的吸收過程主要通過胃腸道、呼吸道與皮膚三種途徑進行。胃腸道是最主要的吸收途徑,外來化合物在胃腸道的吸收主要在小腸進行。氣體、揮發性液體的蒸氣和細小的氣溶膠通過簡單擴散在肺部吸收迅速而完全。外來化合物經皮膚吸收分穿透階段和吸收階段兩階段進行,吸收的主要機理是簡單擴散,擴散的速度主要與外來化合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關。
外來化合物隨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動分布到全身各組織細胞,在體內的分布為不均勻分布,由於不同外來化合物的脂溶性、與組織蛋白的結合能力以及穿透體內血腦屏障與胎盤屏障等屏障的能力的不同可在某一器官濃集和蓄積,濃集或蓄積部位可能成為引起主要毒作用部位,也可不呈現毒性作用僅成為其貯存或沉積部位。
外來化合物及其代謝產物向機體外轉運的排泄過程可隨同尿液經腎髒排泄、經肝髒隨同膽汁排泄、經肺隨同呼出氣排泄以及胃腸道、汗液、唾液和乳汁排泄。
3.毒物動力學
毒物動力學是利用數學方法研究外來化合物進人機體的生物轉化和生物轉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和過程。毒物動力學上室的含義是假設機體是由一個或多個室組成,室為有界的空間,外來化合物隨時間的變化在其中運動。一室模型是將機體視為單一的室,外來化合物進入機體後,能迅速均勻地分布於全室之中。二室模型是以“I室”表示血漿,而以“II室”表示組織髒器。在二室模型化合物從血漿到髒器有一個逐步分布與逐步達到平衡的過程。常用的毒物動力學參數:生物半減期、血濃度一時間曲線下麵積、表觀分布容積、總廓清率、高峰時間、生物利用度。
考試要點
①生物轉化及其反應類型;
②代謝活化;
③毒物代謝酶的誘導和抑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1.生物轉化及其反應類型
外來化合物在體內經過一係列化學變化並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產物的過程稱為生物轉化。代謝產物的毒性具有降低與增強的兩重性。生物轉化過程主要包括氧化、還原、水解和結合4種反應,氧化、還原、水解是生物轉化的第一階段反應,結合反應是生物轉化的第二階段反應。氧化反應可分為由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和非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兩種氧化反應。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應需要細胞色素和一個氧分子。非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應主要由肝細胞液、血漿和線粒體中的醇脫氫酶、醛脫氫酶、過氧化氫酶、黃嘌呤氧化酶、單胺氧化酶和雙胺氧化酶催化完成。結合反應是進人機體的外來化合物在代謝過程中與某些其他內源性化合物或基團發生的生物合成反應,以外來化合物及其含有羥基、氨基、羰基以及環氧基的代謝物最易發生。與之結合的內源性化合物與基團有:葡萄糖醛酸、31-磷酸腺苷-51-磷酸硫酸、穀胱甘肽、甘氨酸、來自乙酰輔酶入的乙醜基和來自蛋氨酸的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