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頜運動

①控製下頜運動的因素;②下頜運動的形式和範圍。

二、咀嚼功能

①咀嚼運動及咀嚼周期;②咀嚼運動中的生物力及生物杠杆;③咀嚼效率及其影響因素;④咀嚼與牙齒磨耗。

三、唾液功能

①唾液的性質和成分;②唾液的作用。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下頜運動

1.控製下頜運動的因素

下頜運動是完成口腔功能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運動形式可歸納為:開閉、前後和側向三種基本運動。下頜運動是通過髁狀突的轉動和滑動,牙齒的咬合以及神經肌肉的參與來完成的。控製下頜運動的主要因素有四,可分為兩類,即解剖控製因素和生理控製因素。解剖控製因素,即雙側顳下頜關節及牙齒的咬合接觸關係。前者可作為下頜運動的轉動軸和軸的滑動,機械性限定運動範圍。生理控製因素,即神經肌肉結構。

在下頜的各種運動中,如咀嚼、吞咽、語言、歌唱等,肌肉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在控製因素中,雙側顳下頜關節是相對固定的,無法改變,而咬合接觸,能夠修改,甚至重建。牙合麵形態決定著牙齒支持組織受力的方向。支持組織的本體感受器受到應力的刺激,傳導到神經中樞,經過整理,形成對於個體來說,消耗能量少,避免疼痛與不適,而且能發揮最大效能的下頜運動。從各個牙齒的牙周韌帶及牙頜係統的其他部分本體感覺傳入神經中樞,經過綜合比較,確定一個就現有咬合狀況而言,危害作用最小、最適合的下頜運動型,這是口頌係統保護性反射的結果。如果牙齒牙合麵牙尖斜度大,其本體感受器將通過保護性反射,使它采取危害最小、近於垂直向的咀嚼型。如果對其缺牙用牙合麵平坦的牙齒修複,那就會對有關組織形成不利的應力作用,因而可能造成一係列病變,如骨質吸收基牙鬆動,軟組織炎症等。又如,一側某一個牙或幾個牙缺失,或著因別的病變牙齒承受應力減小時,則改側運動將被抑製而移向對側,這樣便會形成偏側咀嚼運動。

同理,當牙齒或其支持組織支持力減少時,亦會導致開口度減小,閉合速度變慢。牙周韌帶的本體感覺隻是口頌係統的一部分,從顳下頜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處傳人的信息也參與合成“運動程序”。口腔醫師可以通過調整牙合麵,解除對某種運動方式的限製。總之,在下頜運動的控製因素中,雙側顳下頜關節是無法使之直接改變的,但可在一定範圍內調整,通過神經肌肉係統的反應,達到改變的目的。

2.下頷運動的形式和範圍

(1)下頜運動的形式

①開閉運動。正常情況下,開閉運動是雙側關節、肌肉對稱性的運動,運動型(從正麵說頦點運動)呈上下運動。開頜運動是由雙側翼外肌下頭收縮,使牙齒脫離鎖結,下頜下降約2cm,髁狀突僅作轉動,產生小開頌運動。當翼外肌下頭和降頌肌繼續收縮,使下頜繼續下降至最大開頌時,雙側髁狀突產生前下滑行運動達關節結節頂,雙板區的彈力纖維可被拉長0.7~1.0cm。最大開頜運動二腹肌強烈收縮,牽引下頜向後下方,使髁狀突停止在關節結節處僅做轉動,此時,韌帶被拉緊限製髁狀突的過度移動。閉頜運動由雙側顳肌、嚼肌和翼內肌同時收縮,牽引髁狀突循開頌運動原軌跡作相反方向的運動,使下頜回到正中牙合位,髁狀突回到關節窩中。②前後運動。前後運動是雙側顳下頜關節對稱性的滑動運動。從正中牙合開始,雙側翼外肌下頭同時開始收縮,使下頜脫離鎖結,同時牽引髁狀突沿關節結節後斜麵向前下滑動,如前牙深覆牙合則先作小開牙合運動後才能前伸,故前伸運動有滑動也有轉動,以前者為主。後退運動時,翼外肌鬆弛,雙側顳肌中後份纖維收縮,牽引髁狀突循原軌跡作反向運動回到關節窩後位。③側方運動。是非對稱性運動,首先雙側翼外肌下頭同時收縮,使下頜下降少許,牙齒脫離正中牙合合鎖結關係,此時左側翼外肌下頭、翼內肌及右側咀嚼肌、顳肌同時收縮引起左髁狀突沿關節結節後斜麵向前、下、內劃行運動,右側轉動。下頜向左側運動與右側運動相同,方向相反。

(2)下頜運動的範圍

下頜運動的範圍可分為下列三種:

①邊緣運動:邊緣運動為下頜向各方向所能作最大範圍的運動;②習慣性開閉運動:習慣性開閉運動是下頜沿習慣性軌道進行的反射性開閉口運動,如叩齒運動;③功能運動:下頜功能運動是指進行咀嚼,吞咽及言語等功能活動時的下頜運動力

二、咀嚼功能

1.咀嚼運動及咀嚼周期

(1)咀嚼運動

咀嚼運動為下頜運動的一部分,其運動形式較為複雜。在牙列完整對稱、牙尖協調、功能潛力相等及咬合運動無障礙的情況下,應是多向雙側交替地咀嚼。一般將咀嚼運動歸納為切割、壓碎和磨細三個基本階段。

①切割。切割是通過前牙牙合運循環進行的,前牙牙合運循環(切咬循環)主要通過下頜的前伸運動,經前伸咬合而實現。循環始於下頜自正中頜位或息止頌位向下、向前伸,繼而上升至上、下頜切牙相對,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後,上下頜切牙對刃,然後下頜切牙的切脊,沿上頜切牙的舌麵向後上方向回歸至正中牙合位。下頜自前伸,經切牙對刃,滑回至正中牙合位,為前牙咀嚼運動的一周。周而複始,即為前牙頜運循環。該循環的前伸過程是準備運動,由對刃滑行回歸至正中牙合位,才是發揮功能的階段。當食物被切割成大小合適後,由唇、頰、舌的協同作用,將食物送往後牙牙合麵,經後牙嚼細、吞咽,然後才進行第二次切割。因此,連續的前牙牙合運循環實際上並不多見。②壓碎和磨細。是通過後牙牙合運循環進行的。壓碎和磨細是兩個不能截然分開的階段,均由後牙進行。壓碎指垂直方向將食物搗碎。磨細則需伴有下頜的側方運動。循環始於下頜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外(向工作側),繼而上升,使工作側上下頜後牙的同名牙尖彼此相對。然後下頜後牙頰尖的頰斜麵。沿上頜後牙頰尖的舌斜麵向舌側滑行,返回正中牙合位。下頜後牙頰尖舌斜麵從中央窩沿上後牙舌尖頰斜麵向舌側繼續滑行,約至其一半處而分離。這段滑行過程有研磨食物作用。下頜後牙頰尖與上頜後牙舌尖分離後,再向頰側重複上述的咀嚼運動,如此周而複始,稱為後牙的牙合運循環。

(2)咀嚼周期

咀嚼運動雖是複雜的綜合性運動,但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複雜性。咀嚼食物時一,下頜運動自上下頜牙齒的咬合接觸至分離,經再閉合至咬合接觸為一個周期。這一周期的運動途徑稱為咀嚼周期,它由幾個時相組成,也可借助各種儀器描記。咀嚼時下頜運動軌跡圖形形態和時間的變化,這兩種變化都存在於不同個體。同一個體也因所咀嚼食物的種類、性質和粉碎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如咀嚼胡蘿卜,咀嚼周期持續約0.58秒,咀嚼口香糖時約0.77秒,這說明咀嚼韌硬的食物,其咀嚼周期需延長。在同一周期中,運動的速度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