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不良也稱錯角化。是指在上皮的棘層或基底層出現個別或成群的細胞角化。角化不良有兩種情況:一是良性角化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釘突中出現,細胞分化好;另一種為惡性角化不良,有時可見細胞核,細胞形態有異型性,見於重度異常增生,原位癌及鱗狀細胞癌。

2.上皮異常增生

與癌前病變有關的個別細胞改變稱為非典型性,上皮總的紊亂稱為上皮異常增生。

上皮異常增生可發生以下變化:①上皮基底細胞極性消失;②出現一層以上基底樣細胞;③核漿比例增加;④上皮釘突呈滴狀;⑤上皮層次紊亂;⑥有絲分裂相增加,可見少數異常有絲分裂;⑦上皮淺表1/2出現有絲分裂;⑧細胞多形性;⑨細胞核濃染;⑩核仁增大;~細胞粘著力下降;~在棘細胞層中單個或成團細胞角化。並不是以上12項均出現才診斷為上皮異常增生,根據以上項目出現的數目,而分為輕、中、重度上皮異常增生。

3.棘層鬆解

是由於上皮棘層細胞間張力纖維及粘合物物質發生變性、斷裂、破壞,細胞間橋溶解,在棘層形成裂隙或皰,此症常見天皰瘡等。

4.皰

黏膜或皮膚內貯存液體而成皰。皰的內容物有漿液,血液及膿液。皰突出於黏膜,表麵呈半圓形,周圍有紅暈。組織學上,根據皰形成的部位可分為:

①棘層內瘡。在棘層內或基底層之上。②基層下皰。皰在基底層之下。

5.基底細胞空泡性變及液化

基底細胞內水腫較輕時,細胞稍增大,胞漿呈空泡狀,稱空泡性變;水腫嚴重時基底細胞即發生液化溶解破碎,基底細胞排列不齊,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此種病變常見於扁平苔蘚和紅斑狼瘡。

6.糜爛和潰瘍

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叫糜爛。

黏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為潰瘍。按其破壞組織的程度可分為淺層潰瘍和深層潰瘍,淺層不留瘢痕,如複發性阿弗他潰瘍。深的留瘢痕,如複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

二、常見口腔黏膜病病理

1.白斑

白斑為上皮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層明顯和棘層增生,有的病例可見錯角化,但基底膜界限尚清晰,固有層和黏膜下層有炎症細胞浸潤,多係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當病變超出申純性增生,而出現非典型增生時可認為是白斑和癌之間的過渡階段,即癌前病變。

2.紅斑

不如白斑多見,但在組織學上其惡性者所占的比例都很高。鏡下有的表現為上皮萎縮,有的為上皮異常增生或原位癌,這些是均質型紅斑的表現。顆粒型紅斑大多為原位癌或已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潤癌,隻有少數為上皮異常增生。

3.口腔扁平苔蘚

在黏膜的白色條紋處,上皮有角化層或不全角化層,在黏膜的發紅部則上皮無角化\且結締組織內血管擴張充血。棘層增厚者較多,基底細胞層變性,在細胞內或細胞間水腫,形成水皰,因此基底細胞排列紊亂,且基底膜界限不清晰。結締組織內主要是淋巴細胞浸潤,浸潤不達到黏膜下層。在上皮的棘層、基底層或固有層可見膠樣小體。

4.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黏膜表麵有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有時可見角質栓塞;上皮棘層萎縮變薄,有時可見上皮釘突增生、伸長;基底細胞發生液化變性,上皮與固有層之間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皰,基底膜不清晰;毛細血管擴張、管腔不整,血管內可見玻璃樣血栓,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膠原纖維均質化、水腫、斷裂;在血管周圍及上皮與結締組織交界處可見到纖維素樣物質沉積。

5.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主要變化為結締組織發生纖維變性。

6.天皰瘡

病理特征為棘層鬆解和上皮內皰形成。

7.良性黏膜類天皰瘡

為基底層下皰,基底細胞變性,使上皮全層剝離,結締組織表麵平滑,其中有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嗜伊紅細胞浸潤。根據上皮剝脫後結締組織表麵無殘留的基底細胞層,上皮無棘層鬆解,故可與尋常性天皰瘡區別。用免疫熒光法檢查有時見基底膜區抗體。

8.念珠蓐病

臨床上出現的白色病變區,在鏡下見上皮層變性壞死,並有大量真菌,即念珠狀菌的菌絲及孢子,有清楚的莢膜,革蘭染色為陽性,上皮下結締組織中有充血的毛細血管,有大量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中性多核白細胞浸潤。

9.肉芽腫性唇炎

病因不明,有人認為此病與結節病有關,但未能證實。近來認為肉芽腫性唇炎是梅一羅綜合征的不完全型。

病理:鏡下見血管周圍有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成結節樣聚集,有時結節內有多核巨細胞,類似結節病的組織表現。有時隻見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或乂和槳細胞浸潤呈灶狀,固有層水腫,可見較多肥大網胞。

三、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

口腔毛狀白斑

這是最重要的與感染密切相關的口腔病變,為發生於口腔黏膜的白色毛絨狀病變。本病通常發生於舌的外側緣,80%為雙側,其次見於頰、舌底、軟齶及鼻腔黏膜,牙齦及扁桃體也可發生。白色毛絨狀不易被擦掉,有時可有潰瘍形成。患者一般無症狀,有時有燒灼感、疼痛或味覺障礙。

病理:口腔黏膜的上皮釘突肥厚並伸長,棘層明顯增生,表麵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皺折或毛絨狀,多為過度不全角化形成的剌狀突起,有時可有脫屑。靠近表麵1/3的棘細胞層常可見腫大的氣球樣細胞,可為單個或成簇狀排列,胞漿淺染,一部分細胞空泡變性或在胞核周圍呈環狀透明區。電鏡在上皮靠近表層部位的細胞之間以及細胞的胞漿內,可見大量病毒顆粒,病毒顆粒呈六角形或多邊形。上皮下結締組織內的炎症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