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義齒的穩定。義齒的穩定是指義齒在行使功能時,不翹起,不下沉,不擺動,不旋轉等。作用在可摘局部義齒上的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作用於支點線的力,另一種是作用於回轉線的力。前者可將義齒壓向牙槽脊或使之離開牙槽脊,後者可使義齒產生扭轉或傾斜。義齒的不穩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義齒無支持而均勻的下沉性不穩定,另一種是義齒在弓上有支點或轉動軸而產生的轉動性不穩定。
a.轉動性不穩定:它常使基牙和基托下的組織受損傷,主要是由於杠杆作用導致作用力的方向改變,使基牙和基托下組織所承受的壓力不均勻所致。b.造成轉動性不穩定的原因:一是義齒部件在天然牙上形成支點或轉動軸;二是由於義齒存在遊離端。c.轉動性不穩定的消除方法。增加或使用對抗平衡固位體,可以用於對抗義齒沿支點線旋轉。平衡法:通常平衡力是加在支點或支點線的對側,使義齒保持平衡,克服或減輕義齒的不穩定。消除支點:局部義齒可能存在的支點有兩種:一種是牙合支托、卡環等在餘留牙上形成的支點,另一種是與基托下的組織上形成的支點。d.義齒穩定的設計原則:應用對角線二等分原理,在支點線的二等分處,做垂直線,在該垂直線所通過的牙上放間接固位體;應用三角形原理按三角形放置固位體;應用四邊形原理按四邊形放置固位體;盡量使義齒固位體連線的中心和整個義齒的中心一致或接近。
(3)局部義齒設計時應考慮的因素
可摘局部義齒設計時,為使義齒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應考慮的因素:①直接固位體靠近缺牙間隙,並盡量在牙弓下分散;②若選擇兩個基牙時,應符合支點線等分義齒的原則;③選擇3-4個基牙,支點連線形成三角形或四邊形,其支承麵積盡可能大些;④需設計間接固位體時,應安置在盡量遠離支點或支點線處;⑤縮短作用力臂,加長控製力臂。
4.可摘局部義齒的設計原則
(1)基牙的選擇
基牙是在牙弓內為可摘局部義齒提供固位、穩定、支持而放置固位體的天然牙。一般要求基牙健康,形態、位置正常。有時根琚口腔情況或義齒設計,可以適當放寬對基牙的要求。
①選擇基牙的原則:選擇健康牙作基牙。牙周健康,牙周膜麵積大的牙齒為首選的基牙。切牙牙周膜麵積小,又與美觀有關,故一般不選作基牙。
②雖有牙體疾病但已經治療或修複者。雖有牙周疾病但已經治療並得到控製者。如牙槽突吸收到根長的1/2或鬆動達二度的牙齒不宜單獨作基牙。經牙周治療後,病情得到控製,町用聯冠、連續卡環等方式加強後做基牙或做覆蓋基牙。
越近缺隙的,牙做基牙固位、支持效果越好。選用多個基牙時,彼此愈分散愈好。
③影響基牙受力的因素:以牙齒為支持的可摘局部義齒,傳遞到基牙上的牙合力是借跆支托傳遞垂直向壓力,而以卡環的堅硬部分傳導水平方向壓力。以牙齒與黏膜共同支持的可摘局部義齒,傳到基牙上的力,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黏膜的性質:黏膜厚度正常者,比黏膜薄者更能夠承受隨機械性負荷。黏膜移動性大的,義齒穩定性差,基牙上的受力就大。
牙槽脊豐滿情況:牙槽脊寬大豐滿者,可承受棱大的牙合力,相對減輕基牙的負擔。卡環的種類、設計和結構:卡環設計合理,可減輕基牙所負擔牙合力;卡環與苺牙牙冠表麵接觸麵越大,則傳到基牙上的壓力也越大;卡環臂的彈性大,傳到基牙的力雖然小,但傳到牙槽脊上的垂直和水平壓力增加;通過調牙合可以避免基牙受到的扭力。
(2)就位道的確定
就位道是指可摘局部義齒在口內戴人的方向和角度。義齒上的數個固位體必須有共同的戴入方向,才能不受阻擋順利就位。確定義齒就位道的方式有:①平均倒凹:將模型方向調餼在各基牙近遠中向和頰舌向倒凹比較平均的位置,使兩端和兩側基牙都有一定程度的倒円。缺牙間隙多、倒凹大者,常采用平均倒凹垂直向就位道。②調節倒凹()調凹式)。使缺隙兩側基牙的倒凹適當地集中在一端基牙,義齒斜向就位。此種就位道適用於基牙牙冠短,基牙長軸彼此平行者。
(3)設計可摘局部義齒固位體應遵循的原則
①足夠的固位力;②與基牙有穩定的關係;③靜止狀態對基牙不產生主動性作用力,取戴義齒時,對基牙不產生側向力;④不易變形和折斷;⑤盡量少暴露金屬;⑥盡量不接觸齲齒好發部位;⑦不接觸齦乳突和牙骨質;⑧不產生電流作用;⑨不發生食物嵌塞滯留。
(4)可摘局部義齒製作時,在模型上劃導線的目的
①測出倒凹,避免義齒進人不需要的倒凹區;②為卡環設計選擇合適倒凹區,以獲得最大固位力;③獲得合適的穩定設計;④確定最有利的義齒就位道。
(5)可摘局部義齒基牙導線的類型、特點和卡環設計的關係
通常將對摘局部義齒基牙的導線歸納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導線:基牙向缺隙的相反方向傾斜,頰、舌麵的主要倒凹區離缺隙遠。第二類導線:基牙向缺隙的方向傾斜,頰、舌麵的主要倒凹區靠近缺隙。第三類導線:基牙向頰或舌側傾斜,或牙冠的外形高點線接近牙合麵,導線的位置靠近牙合麵,倒凹區分布廣泛。將卡環體置於基牙的非倒凹區,將卡環臂置於基牙的倒凹區,這是設計和製作卡環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可摘局部義齒正是根據基牙三種不同類型的導線,來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卡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