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連接體
連接體是將義齒的各部分連接在一起,並傳遞和分散牙合力,可分為大連接體和小連接體。①大連接體。此作用為連接義齒的各個部分成一整體,分布和傳導義齒的牙合力於其他基牙的相鄰支持組織,減少基牙在功能時承受的扭力負荷。選用大連接體可減小基托麵積,增加可摘局部義齒的強度。對大連接體的要求:大連接體的位置不能安妖在組織倒凹區及骨脊突出的部位,以免因壓迫或摩擦組織發生疼痛;也不應妨礙軟組織如舌係帶及軟齶的功能活動;應具有一定的外形和厚度,邊緣應圓鈍,質堅韌以防折斷。其彈性隨長度而增加,因此如杆的長度增加,則應相應地增加其厚度。②小連接體。此作用是把金屬支架上的各部件,如卡環、支托等與大連接體相連接。它與大連接體應呈垂直相連,需離開牙齦少許。經過牙齒表麵時應較細,以免影響舌的運動。應放在非倒凹區,否則影響義齒就位。需放在牙齒的鄰間隙內並呈光滑表麵,無銳角,無間隙,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硬度,以便分散頜力。
3.可摘局部義齒設計的基本要求
(1)對可摘局部義齒的基本要求
①義齒應能保護口腔硬軟組織的健康。可摘局部義齒的支持組織包括基牙、缺牙部位的黏膜和牙槽脊、頜骨等。為了避免義齒對軟硬組織的損害,應少磨或不磨牙體組織,盡量利用牙齒之間的自然間隙放置固位體;不妨礙口腔的自潔作用,並能正確恢複咬合關係和義齒的外形。②義齒應有良好的固位和穩定。可摘局部義齒的良好固位和穩定是恢複咀嚼、語音、吞咽功能的基礎,並可避免損傷軟硬組織。③義齒應該恢複功能和麵部外觀。前牙主要恢複發音、美觀和切割食物功能,後牙恢複咀嚼食物的功能,並恢複麵部下1/3高度。④堅固耐用義齒應能抵抗所承受的牙合力。義齒每天要承受百次以上大於10kg的咀嚼壓力。因此,在設計時要力求結構合理,選用合適的材料。⑤容易取戴。患者應能自行取戴可摘局部義齒,便於保持門腔衛生。
(2)可摘局部義齒的固位和穩定
①義齒的固位。義齒的固位是指義齒在口腔內就位後,不因口腔生理運動的外力作用而向牙合向或就位道相反方向脫位。義齒的固位力主要來自義齒的部件與天然牙之間形成的摩擦力、基托與黏膜之間的吸附力和大氣壓力。為使義齒達到適當的固位程度應注意以下問題:
基牙倒凹的深度與坡度:基牙倒凹的深度是指導線觀測器的分析杆至倒凹區牙麵之間的垂直距離。在卡環臂彈性限度內,倒凹的深度越大,作用於基牙的正壓力也越大。倒凹的坡度是指倒凹區牙麵與長軸之間構成的角金,該角度的大小稱為坡度的大小。倒凹深度相同時,坡度越大固位越好。
各種固位力及其有關因素。摩擦力:義齒的部件和天然牙摩擦而產生的力稱為摩擦力。義齒的摩擦力有三種:第一種,卡環的卡抱作用所產生的摩擦力及其有關因素:進入基牙倒凹區的卡環臂,受脫位力作用而向脫位方向移動或有移動趨勢時,首先給基牙以壓力,其反作用力使彈性卡臂撐開。第二種,製鎖狀態所產生的摩擦力:利用義齒就位方向和脫位方向不一致而獲得製鎖作用,義齒受相鄰牙約束的部分稱製鎖區。就位道與脫位道的方向之間所形成的角度稱之為製鎖角。進入製鎖角內的義齒部件與阻止其脫位的牙體間產生摩擦力。第三種,各固位體相互製約產生的摩擦力:當義齒有多個固位體或多個缺牙間隙時,在行使功能中的脫位力不同,表現出相互牽製作用,因而產生摩擦力。
固位力的調節:義齒的固位力過大,容易損傷基牙,取戴困難。固位力過小,義齒又容易脫位。因此,調節固位力可以使義齒符合生理要求和功能需要。調節措施如下:第一,增減直接固位體的數目:在正常情況下,2~4個固位體即足以達到固位要求。第二,選擇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形:基牙應選用牙冠有一定倒凹者,但倒凹的深度應在卡環臂的彈性限度之內,而且坡度較大。一般倒凹深度應小於1mm,倒凹的坡度應大於20度。第三,調整基牙間分散程度:基牙越分散,各固位體間的相互製約作用越強。第四,調整就位道:改變義齒就位道的方向,使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與製鎖角的大小改變,即可達到增減固位作用的目的。第五,調節卡環臂進人倒凹區深度的部位:將卡環臂放置在倒凹深度適宜的位置上。第六,選用剛度及彈性限度較大的卡環材料。第七,選用不同製作方法的卡環:需縱向固位力強者,可用鑄造卡環;需橫向固位力強者,可用鍛絲卡環。第八,利用不同類型的連接體:有彈性的連接體進人部分基牙倒凹區,既可減少連接部分與口腔組織間的空隙少嵌食物,又可利用多個基牙來較好地增強固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