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本就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而今共偕連理,今後更需彼此寬容、互相照顧,祝福你們!願你倆恩恩愛愛,意篤情深,此生愛情永恒,愛心與日俱增!他是詞,你是譜,你倆就是一首和諧的歌。天作之合,鸞鳳和鳴。由相知而相愛,由相愛而更加相知。人們常說的神仙眷侶就是你們了!祝相愛年年歲歲,相知歲歲年年!千禧年結千年緣,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隻羨鴛鴦不羨仙。謹祝新婚快樂!”
壽比南山:兒女們那深情的祝壽禮
中國人祝壽一般從60歲或66歲開始(按虛歲計算)。祝壽,也慣稱作“過生日”,老年人一開始“過生日”,以後就須年年過,不能間斷。平常為小慶,逢十如70、80、90等為大壽,要設宴待客大慶。
慶祝壽辰,一般不能自己給自己慶壽,而應由子女或親戚朋友出麵舉行。給老人賀壽的人有族內子侄輩和兒孫輩、女兒和女婿、侄女兒和女婿、幹女兒和女婿、徒弟、學生、親戚中的晚輩及朋友等,70歲以上的高壽老人過生日時,街坊鄰居也常備禮慶賀。給老人祝壽的親朋鄰裏都要拿祝壽禮品,祝壽禮品也多種多樣,有衣服、鞋帽、手杖,有壽麵、壽桃、壽糕或生日蛋糕,有肉、蛋、魚、酒,有蘋果、石榴、桃,還有寫有祝壽字句的壽幛、壽聯、壽屏和壽匾。
舊時民間做壽,一般在家中設“壽堂”,壽堂正中,用紙或綢緞剪一個大紅“壽”字,兩旁張掛壽聯。按照舊俗,慶壽活動從壽辰的前一天就開始了,親友壽禮都先行送到,晚上先由女兒、女婿設宴慶壽,這叫暖壽。第二天才是壽辰正日,賓客雲集,向壽星道賀,並由賓客推舉代表致辭。行完拜禮後,即可大開壽宴,飲壽酒,吃壽麵。現代人對壽誕禮不太重視,常常是以聚會的形式對壽星表示祝賀。老人們往往對自己的生日很重視,子女們也應當作為大事來看待,做壽對於維係家庭成員的情感聯係,增進家庭成員及親朋之間的和睦有著積極意義。
給老人祝壽,兒子們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饅頭、菜肴和酒水;第二是準備壽麵、壽桃、壽糕等。壽麵多為掛麵,沒掛麵可用自擀的細麵條,叫長壽麵。壽桃是用白麵做成桃形,蒸熟後塗上紅綠食色。壽糕是用白麵和紅棗蒸製的多層棗饃,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內張燈結彩,正麵牆壁中間懸掛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等祝福語句的對聯。牆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隻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後輩人行禮。
中國人給老人慶壽並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於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後,老壽星端坐壽堂椅上,晚輩們衣冠整齊,恭恭敬敬依次磕頭祝壽,並獻上賀壽禮品。祝壽磕頭為“壽頭”,“壽頭”是必定要磕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磕頭,就變為三鞠躬。
祝壽完畢,壽宴開始,眾人給壽星敬酒,壽星把壽糕、壽蛋、壽果等吃食分給眾人,眾人踴躍嚼食,說是替老人“嚼災”。長壽麵是壽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麵時,兒女們要把自己碗中的麵條撥向老人碗中一些,謂之給老人“添壽”。
壽宴後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壽星看戲、看電影。晚上請執事人等吃酒答謝。壽禮便圓滿落幕。
老人過66、73、84歲幾次生日時,祝壽禮比較特殊。六十六占兩個六字,象征“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饅頭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肉與小饅頭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嗬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向親友發送慶壽請酒柬帖。一般用梅紅色單帖印成。柬帖內容,開頭寫明時間、地點;下麵寫明目的,如“為家嚴(母壽稱家慈)慶賀七秩壽辰”;最後寫“恭請光臨”;下麵寫上發送請柬人的姓名。柬帖亦可用厚硬紅紙印,外麵不必加封套。親友的姓名地址,寫在帖的另一麵。帖的用紙,與請酒帖相同。
禮儀小課堂
生日宴會、婚禮、祝壽,都需要對主人、新人表達最真切的祝福和問候,因此你的祝福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誠摯的。
表達祝福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選擇。在適當的場合說得體的話,才不失禮儀。
生日會、婚禮和賀壽,都是喜氣盈門的場合,作為道喜祝賀的賓客,情緒上也一定要熱情、高興,與整體氛圍相融洽,不可心事重重,或鬱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