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計劃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而且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做事態度。隨意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走一步算一步的做事態度,會使得我們離目標的距離越來越遠。而讓計劃成為行動的先導,成功的目標才不會迷失,行動起來才更有方向感,更敏捷輕快。
我們做計劃是為了確保自己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為了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為了更快地對意外事件做出反應。
—— 培根
有計劃才能更成功
人們常說成功是靠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換來的。不錯,努力確實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僅僅知道努力還不行,製定計劃是行動前的最重要工作,而完美的做事效率也正是從合理的計劃中得來的。
一個叫羅伯特·克裏斯托弗的美國人,他有一天突發奇想,要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自己能如願以償。羅伯特找出一張紙寫下他為80美元的旅行所做的準備計劃,計劃如下:
第一,設法領取到一份可以上船當海員的文件;
第二,去警方申請無犯罪記錄的證明;
第三,再取得YMCA(基督教青年會)的會籍;
第四,爭取考一個國際駕駛執照,找來一套詳盡的世界地圖;
第五,與一家大公司簽訂合同,為之提供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土壤樣品;
第六,同一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可免費搭機,但負責拍攝相片為公司做宣傳。
通過努力,羅伯特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上述的計劃,年僅25歲的他就在口袋裏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結果,他完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用僅有的80美元環遊了世界。
80美元的環球旅行在多數人的眼中是一個瘋狂的舉動。之所以瘋狂,就在於完成這件事的難度。而他的挑戰是否能成功就全看準備是否妥當了,而準備是否妥當,自然要看準備行動的計劃是否周詳。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預先做好了安排,有了準備和計劃,行動就容易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通過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最終取得了成功。
邁克爾是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他一生中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找了一個名叫凡內芮的年輕人來合作。然而,麵對那遙遠而神秘的音樂界,他們一點都摸不到頭緒,甚至都不知道方向在哪裏。
1976年的冬天,在一次閑聊中,凡內芮對邁克爾說:“你有沒有想過我們5年後在做什麼?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好後,確定了再告訴我。”
邁克爾沉思了幾分鍾後說:“5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而這是一張非常受歡迎的唱片,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愛和肯定。除此之外,我還要住在一個有音樂氛圍的地方,每天與一些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一起工作,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凡內芮點點頭,並據此開列了一個單子:如果第五年,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麼第四年就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上合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才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回歸到第一年,就一定要把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並排練好;第五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供自己篩選;第一個月要做的,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而現在就是第一個星期,就要先列出一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然後,凡內芮說:“看吧,一個完整的計劃已經有了,現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按照這個計劃去認真地準備每一步,一項一項地去完成,這樣到了第五年,我們的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他們從此開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朝自己理想邁進,事實果真如此,到了1982年,恰好是在第5年時,邁克爾的唱片開始在北美暢銷起來,從那以後,他每天都忙著與一些頂尖的音樂高手在一起工作。
很多人不習慣於在行動之前製定計劃,而是隨意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天長日久,也許生活會過得忙碌,卻不一定過得充實。
沒有計劃地做事,行動者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一通,很容易被行動攆著走,永遠脫離不了壓力和繁忙,卻最終一事無成。我們不妨也嚐試著製訂一個計劃,把自己的人生規劃一下,相信我們也能收獲到豐碩的人生果實。
智慧語絲:
做好計劃並按計劃行事,不僅可以提高我們行動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在行動中體驗其中的節奏感。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不必讓我們把行動當作是一種苦役,而是當作一種享受,體會樂在其中的感覺。也會在行動中更好地感受成功的脈動,把握成功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