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她在老家不至於餓死,但是卻沒有零花錢可用,畢竟年齡大了,不免經常有些小病,都要花錢。老奶奶又是心傲之人,不想四處求人,就孤身來到大康縣城撿破爛換錢。
後來,老奶奶在路邊拾到一個棄嬰,可能生下來就有病,她的父母就把她拋棄了。老奶奶擔心她沒能力養活這個小嬰孩,就把算送人,可是人家一看這個育嬰渾身爛瘡明顯有病的樣子,都沒有人接受。沒奈何,老奶奶就獨自撫養這個棄嬰,結果這個棄嬰生命力天頑強,竟然活到現在,還是很健康的模樣。
縣城畢竟廢品較少,老奶奶在縣城靠撿破爛無法撫養這個撿來的小孫女,就帶著她來到了歸德市,然後就住到這個棲身之處。雖然歸德市的廢品比縣城多些,但是老奶奶依然活得非常艱辛:幾塊摳掉黴點的油餅,三棵小白菜切成段加水煮,煮沸放點鹽,就算一頓午飯。老奶奶撿破爛換來的錢不夠飯菜錢,全靠從垃圾桶裏撿,青菜都是從菜市場撿人家扔掉的。
不過,老奶奶非常樂觀,對生活充滿了感恩,她感激熱心的歸德市民,她說有許多熱心市民經常給她們送東西,衣服、被子、用俱、食物等,有時候她去人家收破爛,人家就把許多廢品免費送給她,有時候還有人送錢,幾十上百的都有。
然後,老奶奶就重點提到眼前這個熱心幫助她們的小張,他不僅經常給她們買吃的用的,還提出讓她們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住,還說要給小妞妞找幼兒園上,不能一直當野孩子。
老奶奶說她也知道小張不是本地人,隻是在店裏給人打工,掙錢也不容易,她非常感謝,隻是她不想再麻煩小張,覺得在這裏遷就下去就行。
張鋒把李記者叫到旁邊,動情的說,他也是孤兒,從小就是被人要的孩子,長大後,他的養父死了,養母改嫁後也不要他了,他現在就是孤兒,因為沒有親人,所以他特別同情這對無依無靠的祖孫二人。他說天很快就熱起來,到時候要是下大雨,這樣簡陋的破屋就會四處進水,根本不能居住,而且這個小女孩已經四五歲了,也該上幼兒園了,她現在每天跟著奶奶撿破爛,不講衛生,不講文明,也沒有小夥伴,以後長大了怎麼辦?
張鋒說他已經替她們找好了住處,條件比這裏強多了,他說他現在隻能做這麼多,要是以後讓小女孩上幼兒園,就不是他的能力了。他說他會盡最大能力幫助這對可憐的祖孫二人,雖然不能改變她們的命運,但是能讓她們生活環境稍稍好點他就心滿意足了。他還勸李記者幫他一起勸說老奶奶搬家。
當李記者講到這裏時,常雨澤脫口而出:“最後那個老奶奶她們是不是搬到老棉紡廠家屬院那片準備拆遷的樓房?”
“咦,常局長怎麼也知道,你看了我寫的那篇報導了?”李記者驚訝的問。
“沒有,我是剛好去那塊地方辦案,無意間看到那個撿破爛的老奶奶,她身邊還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跟你說的情況差不多,所以我就猜想是她們。”
難道說張鋒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高尚青年?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專業級別的詐騙犯,隻有他騙人錢財,什麼時候會大方到無私幫助他人呢?這種行為如果發生在徐虹身上似乎更可信。他的心隱隱有些不安,他開始聯想某些不正常的東西。他讓李記者繼續講下去。
張鋒的這個舉動真正打動了李記者,他相信張鋒是真心幫助這對祖孫,人都是有善心的,隻是樂於奉獻的程度有高有低,象看到這對可憐的祖孫二人,人的善舉大多是送給她們一些食物、日用品,或者送給她們一些錢,但是張鋒卻能從改善她們的生活環境著想,給她們換一個新的往處,這種愛心就是真正的付出了。
為此,李記者也主動幫助他勸說老奶奶,讓她們搬到張鋒找好的地方。聽張鋒介紹,他讓他們搬遷過去的地方是待拆遷的老樓房,但是居住條件要比這露風露雨的半塌房子強上百倍。老奶奶也並非不想搬家,隻是她覺得張鋒給她們的恩惠太重了,她覺得承受不起。後來還是在李記者和張鋒兩人的勸說下,老奶奶最終同意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