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之間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當下屬的可就犯難了。有時你和這位上司親密一點,又怕惹惱了另一位上司;你要與另一位上司接觸多一點,又怕得罪這一位,總之,這種狀況使得下屬左右為難。特別是那些在工作中不得不經常與上司打交道的人,更是不便開展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要不要保持中立的態度,從而盡量做到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呢?一般來說,在對待上司間的矛盾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麵:
(1)不能僅與一個頂頭上司搞好關係
上司和上司之間,頂頭上司和間接上司之間,上司和下屬之間,有些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現象。如果你在這些矛盾衝突中,隻對一方負責,就未免患了“近視眼”,這是典型的“短期行為”。在古代封建社會,有“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現象。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今天,當然是不正常的,但是,應注意的是,如果你陷於一種矛盾漩渦中不能自拔,不是妥善地、兼顧地去處理各種關係,而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那麼一旦情況發生了變化,你就會失去了自己的優越點。
(2)不能隻服從
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上司尊重和服從既是有條件的,也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意義在於:不正確的,顯然是錯誤的,甚至和法律政策明顯違背的,你應當去抵製,但是也應當是有組織的去抵製。所謂無條件的,就是說下屬對上司的尊重和服從,本身就是體製和製度所決定的,所以即使錯誤,你也應當遵從、執行。而你的意見應當通過其他的渠道正常合理地提出。何況在現實生活當中,有的事情你認為是不正確的,或者你自己不能接受理解的,並不見得就是錯誤的,要靠時間和實踐來加以檢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在執行和服從中有了梗塞,那就決不會取得上司信任。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造成的不好印象和關係障礙是很長時間都難以克服的。在上司們發生矛盾與衝突時,我們不妨采取中立的態度。也就是說,進行一種等距離的工作方式,跟誰都不過分密切。或者說,完全從一種純工作的角度著想,沒事盡量少與上司們打交道。特別要注意不讓其中一個上司認為你是另一個上司的人。但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想要完全采取這樣一種純粹中立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比較困難的。這裏有這樣幾種情況。其一,可能你過去就與某一位上司關係比較好,來往也比較多。後來,新的上司來了之後,與已經在位的上司發生矛盾。此時,你就不好辦了。因為,如果你采取一種中立的態度,在客觀上等於是與舊上司疏遠了。這樣,他很可能會認為你是不值得信任的,從而對你產生種種看法。其二,有些上司們在彼此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都想拉攏一幫人,建立自己的隊伍,他往往會在周圍的人中間選擇他認為信得過的人。當他找到你的時候,可你又以一種中間人的態度對待他,由此也可能產生不好的後果。其三,兩邊不得罪,都往往會形成兩邊都得罪的結果。特別是在一些有直接利害衝突的事情上,你如果完全采取一種與我無關的態度,實際上等於是放棄了機會,也使得上司都不喜歡你。最好的方式是一切從工作出發,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為了工作,應該多與誰接觸,就毫無顧忌地來往,用不著擔心另一位上司的看法。這樣,你的所作所為便顯得自然大方。另外,對這樣的上司,工作之外的接觸盡可能少,與工作無關的話題盡可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