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對手”,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同事之間不但有競爭,還有合作。坐在一起的同事常常侃大山,雲山霧罩,歡聲笑語,氣氛可說十分融洽。可誰知,在這種氛圍背後,卻會陰霾密布。因為是同事,因為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同資同輩,他們之間就存在競爭。存在競爭就容易讓人拋掉正常的心態,於是笑裏藏刀、綿裏藏針、排擠迫害等等招術便紛紛登場,因為“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對手”。如果你才華過人、鋒芒畢露,那你很容易讓人感受到威脅,所以你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用你的行為讓同事感覺到,你的存在不會威脅他的地位,使他有安全感,不可妄自尊大,事事處處占盡上風。這樣,同事就會認為你既是忠實可靠的同事,又是朋友,就會毫無顧慮地與你交往、合作了。更不宜與同事爭名奪利,當事業有成時,要與同事謙讓一些。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爭來奪去,把屬於同事的東西奪來歸於自己名下,就不會有人願意與你合作、相處。你以後的發展也好不到哪裏去。同事不幸成為“冤家”、“對手”,就是因為同事之間存在著競爭。往往有這樣的情形,同事之間還不甚了解,尤其是剛到一單位的同事之間,他們對單位、工作都感到陌生。這時,同樣的安全需要、同樣的地位、相同的境況使他們可以成為好朋友。但過了若幹年後,你會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出現了,他們便不再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就會出現隔閡。而開始在意領導對每個人的評價,以及別人和自己的升遷、前途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究根尋底,隻有兩個字在作怪:競爭。說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難道競爭就非得讓友情走開?!基於此,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就必須正確認識競爭、正確對待競爭。在現代社會中,競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每個單位都有晉升、提薪的機會,而在眾多的同資同級人中,晉升誰、提誰的薪,或者說誰能提級提薪,就全靠個人表現,這便出現了競爭。每個人都有爭強奸勝之心,競爭本身又有利於促進每個人的成長,有利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對一個集體而言,競爭則有利於提高效率。但是,競爭存在,不是不擇手段存在的理由,競爭應該是正當的,同事之間的競爭,更不應該把對手理解為“對頭”,競爭對手強於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一生的主張。隻有在能者麵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才能不斷進步。”因此,同事之間的競爭要以共同提高、互勉共進為目的,以積極的競爭心態投入到競爭當中去。競爭總是要分勝負的,就看你能否正確地對待勝與負這兩種結果了。有人在競爭中不擇手段,就是無法正視結果,不能認清這樣一個道理:競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勝要勝得光明磊落,輸要輸個坦坦然然。同事之間的競爭,勝負隻說明過去,他勝了,你向他祝賀,你要從中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於你以後的發展。同事之間的競爭,競爭中是對手,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競爭後,勝者不必得意忘形,輸者不必垂頭喪氣。要能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孟子說:“養心莫善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說,人修心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欲望。欲望很少的人,就是得到的不多也不覺得少;欲望很多的人,就是已經得到了很多仍然覺得少。同事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要搞好團結協作,又要謹慎小心地守住自己的發展領域,在競爭與合作中尋求一種平衡。同事應當是互相尊敬的對手,而不是冤家對頭,隻有理清了這一點,你才能與同事和平共處,你才能在仕途上昂首闊步。
正文 第93章 競爭法則:不做對頭做對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