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你的忍耐力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順利少一些挫折,可是生活卻似乎總愛捉弄人,總是帶給我們那麼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麵對挫折,我們該怎麼辦呢?
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會認識到挫折雖然給人以打擊,但也能使人奮起,變得堅強起來!隻要我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挫折將變成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必須承受的痛苦
從哭喊著不願打針,到自願去醫院打針,小女孩的心境何以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周末的時候,鮑勃三歲的女兒看起來有點無精打采的。鮑勃摸了摸女兒的額頭,發現她有點發燒,便把她送去了醫院。醫生確診女兒為扁桃體發炎,並給她開了十支針劑。這是五天的藥量,也就是說女兒每天都要打兩針。
開始的兩天,都是鮑勃的妻子帶女兒去打針的。女兒怕疼不願意去,妻子便騙她說不打針,隻是去醫院取一些藥。可到了醫院,當那尖利的針頭要刺進女兒的小屁股時,她發現自己被騙了。憤怒與疼痛讓女兒的哭聲響徹整個醫院,連醫生都害怕她會因此而閉過氣去。
看著女兒痛苦的樣子,妻子也心疼地流下了眼淚。到第三天的時候,她實在不忍心帶女兒去打針了,便把這重任交給了鮑勃。
鮑勃雖然也很心疼女兒,卻不得不擔負起這份責任。他來到女兒的臥室,把藥劑和注射單藏在身後,和顏悅色地對正在床上翻圖畫書的女兒說:“寶貝,爸爸帶你去打針吧。”
“爸爸,打針很疼。”女兒可憐兮兮地看著鮑勃說。
鮑勃坐在女兒身邊說:“如果不打針你的病就好不了,也不能去幼兒園,爸爸媽媽還得在家陪著你。這樣家裏就沒有人賺錢了,誰還會給你買玩具和零食呢?”
“那我以後再也不要玩具了,也不吃零食了,好不好?”女兒的小臉上寫滿了委屈。
鮑勃沒再說話,他不想逼女兒,雖然女兒隻有三歲,但這個問題終究需要她自己思考。
女兒猶豫了一會兒,終於無可奈何地把小手伸向鮑勃,“爸爸,我們走吧!”女兒想通了,鮑勃欣慰地抱著她向醫院走去。
女兒本來還很堅強,可她一看到醫生拿出了針管,便又有些退縮了。她怯怯地請求醫生:“伯伯,您打的時候輕一點兒好嗎?”
“乖,不要怕,伯伯打針不疼的。”醫生溫和地勸慰著女兒。
打針的時候,女兒沒有忍住,又哭了出來,不過在針還沒拔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哭完了。醫生察覺到了女兒的進步,忍不住誇讚她道:“這樣多好啊,爭取下次不哭哦!”
第四天剛吃完午飯,女兒便說要回屋午睡了。
下午兩點多,鮑勃來到女兒的臥室門口,發現她已經睡醒了,正不知在琢磨些什麼。女兒的表情是那麼認真,竟沒有發現站在門口的鮑勃。
鮑勃笑了笑,轉身回了客廳。
三點的時候,鮑勃再次來到女兒的臥室。他進門時,女兒是睜著眼的,可一看見鮑勃,她便開始閉目裝睡。女兒的兩彎睫毛輕微地顫動著,在她的臉上投下了兩道小小的陰影。
鮑勃的心猛然一顫—原來剛才她聚精會神地思考,就是為了想出這個自以為很好的辦法來逃避打針。
“寶貝,醒醒!回來再睡。打了針你的病才能好,你難道不想念幼兒園的小朋友嗎?爸爸媽媽也要回去工作了啊。”鮑勃硬著心腸把女兒拉了起來。
女兒委屈地看著鮑勃,晶亮的眼睛裏似乎蒙上了一層霧氣。
鮑勃心疼地抱起女兒,慢慢向醫院走去。
“寶貝,爸爸也知道打針很疼,可生活中有很多事、很多痛苦,是別人無法替你承受的,你隻能自己承受。”鮑勃對懷中的女兒解釋著,他相信她會懂的。
女兒似乎真的懂了,她那稚嫩的小臉瞬間剛毅了起來。
這一次,女兒沒有哭,她安靜地看著醫生拔出針頭,默默地忍受著。即使疼痛讓她的嘴唇都顫抖了,她也沒讓一滴眼淚掉下來。“你真棒!孩子。”打完針,醫生也不禁對女兒豎起了大拇指。
鮑勃重新把女兒抱回懷裏,在她紅撲撲的臉頰上重重地親了一口,他真為女兒的勇敢而驕傲。
回家後,鮑勃迫不及待地把女兒的表現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被女兒的變化所感動了,她笑著對女兒說:“我們的寶貝真的長大了,告訴媽媽你想吃什麼?今天媽媽要好好地犒勞寶貝。”女兒開心地歡跳起來,她似乎也為自己的勇敢而自豪著。
撰文/愛默生
編譯/李珊珊
勵誌人生/
Endeavourers Life
人生中有些痛苦可以逃避,但更多的苦難無法逃避。這時,你隻有選擇勇敢、大膽地去麵對和承受,才能對痛苦免疫。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就讓今天的承受變成明天的希望吧!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忍耐力與勇氣緊密相關,當遇到困難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麵對。比如,有的同學一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該怎麼克服呢?其實隻要我們學會勇敢麵對,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害怕考試的原因:是某一方麵的知識有欠缺,還是自己不夠自信?然後努力把自己沒掌握好的知識多複習幾遍,徹底搞懂它,就能充滿自信地去迎接挑戰。
這是件好事
明明有一句口頭禪:“很好,這是一件好事。”在他眼裏,什麼樣的事都是好事。一次,他的好朋友端端考試沒考好,正在唉聲歎氣,明明在一旁看到了,口頭禪又來了:“很好,這是一件好事。”你認為明明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你的看法/
A.這說明明明有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他能夠笑迎一切困難。
B.這次考試沒考好,隻要能從中吸取教訓,獲得前進的動力,爭取下次考好,壞事當然就變成了好事。
C.這可能是明明在幸災樂禍。他此時應該管住自己的嘴巴,好好安慰端端才對,怎麼能說風涼話呢?
點評/
選A的同學:
你的想法很好哦,看來你也是一個樂天派。
選B的同學:
有了樂觀的心態,就能把挫折當成前進的動力,下次一定會考好的。
選C的同學:
你要安慰端端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並不能因此判斷明明在幸災樂禍啊,因為激勵端端把壞事變成好事,也是一個很棒的做法哦。
所以A和B是最佳選項。
專家悄悄話/
事情發生了,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就看你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了。樂觀的人能把所有壞事變成好事,把每一次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變逆境為順境。所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生活、學習,那麼我們的每一天都會充滿陽光。
別鬆弛了心靈的琴弦
來自外界雜音的幹擾我們無法阻止,但我們可以繃緊心靈的琴弦。
一次音樂課上,大音樂家奧爾·布爾告訴學生—不要演奏任何失調的樂器,因為一旦這樣做了,你就不能潛心區分音調的各種細微差異,就會很快地模仿和附和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這樣,你的耳朵就很容易失靈。
說著,布爾拿過一把看似很普通的小提琴,提醒學生注意聽他的演奏,然後判斷一下是不是有一根弦鬆了。
拉完一曲,布爾又拿起另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小提琴,告訴大家這是一把維也納著名的製琴大師剛剛製作的好琴。他用它把剛才那支曲子又演奏了一遍。
然後,他問學生:“仔細比較一下,是不是第一把小提琴有根弦鬆了,是不是音調有一絲的不和諧?”
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是的,第一把琴是有根弦鬆了。”
“沒錯。是鬆了一點點,仔細聽就能聽出來。”另一位學生也站起來補充道。
布爾走到教室後麵的一位學生身旁,問他是否也聽出了有根琴弦鬆弛了,這位學生肯定地點頭附和。
接著,他又問了其他學生,他們都說聽出來了,第一把琴確實有根弦鬆了。還有的學生說,那琴音都因此有點兒粗糙了。
直到所有的學生都認為第一把琴有根弦鬆了,布爾才微笑著請大家再聽他用這把琴把剛才那支曲子演奏一遍,看看是否能聽出究竟是哪一根弦鬆了。作為對比,布爾還用那把漂亮的琴演奏了一遍。
學生們受了鼓勵,都向前圍攏過來,緊緊地盯著布爾拉琴的手,豎起了耳朵,希望自己能夠在名師麵前辨別出哪根是鬆了的弦。
布爾剛演奏完畢,學生們便指著桌上的第一把小提琴,七嘴八舌地爭論開了。他們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認為鬆弛的琴弦,並為自己的判斷找到了看似充分的理由。
布爾一直沉默地聽著學生們的發言,未作任何評判。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教室靜了下來。學生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布爾,等待大音樂家揭示答案,看看究竟是哪一根弦鬆了。
然而,布爾卻舉著學生們剛才評點的琴,鄭重地告訴他們:“這可是一把精製的小提琴啊!一位著名調琴師剛剛把它調試好,根本就沒有一根弦是鬆的。倒是這一把外表精美、做工精巧的琴,有兩根弦都鬆了,你們看,就在這裏。”順著布爾的手,大家果然看到了他們沒有留意的兩根鬆弛的琴弦。
“啊。原來是這樣!”學生們驚訝得一時呆住了。
“你們都輕信了我剛才故意做的那些誤導,輕信了那根不存在的虛幻的‘鬆弛的弦’。其實,我真正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今後,無論是拉琴,還是生活,都要學會傾聽。不僅要學會用耳朵傾聽,還要學會用心靈傾聽。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聚精會神的時候,千萬不能鬆弛了你們心靈的琴弦。”布爾語重心長地教誨道。
布爾以其新穎的授課方式,向人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人生的旅途上,當你放棄了自我,輕易地盲從於他人,就很有可能失去正確的方向。也隻有永不鬆弛你心靈的琴弦,始終竭盡自己的心力去做事,才能演奏好你人生的樂章!
撰文/崔修建
勵誌人生/
Endeavourers Life
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裏,總是被外界那繁雜紛亂的事物所幹擾。就像這來自鬆弛琴弦的琴音,是否也幹擾了你的判斷?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來自各方麵、各領域的聲音,如果我們不能堅定自己的立場,那麼難免會被這些聲音所左右。所以,隻有認真思考,不盲從他人,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凡是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的人,必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為外界諸雜務所擾。這份堅定不僅源於對夢想的執著,更來自對自己的信心。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想要培養堅定的信念,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隻要是自己認真思考得出的答案,就應該敢於堅持,不要隨波逐流、人雲亦雲。這樣即使最後你的答案不是正確的,你也會更深刻地理解問題,從而取得進步。
壯壯的隊服
壯壯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新隊服發下來了,壯壯的隊服號碼是44號。他對此產生了很多想法,你認為哪個合理呢?
你的看法/
A.我是44號,太有特點了,我喜歡。
B.44號太不吉利了,我要求老師調換一下。
C.號碼隻是個符號,並不代表什麼,我隻要踢好我的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