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做最好的自己(1 / 3)

——正確認識你自己

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嗎?你是一個樂觀的人還是一個悲觀的人?你容易驕傲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你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發現自己的缺點時你願意改正嗎?……了解了這些,你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從而做最好的自己!

在本章的精彩故事和遊戲中,你將學會觀察和認識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從而鞏固情商的基石,收獲快樂的果實。

常綠的樅樹

四季常綠的小樅樹沒有與百樹爭妍,因為它堅信自己的幸福時刻總有一天會來到……

春天來了,沉睡了一冬的樹木都醒了。

剛從沉睡中醒來,柳樹就迫不及待地吐出了白色的、毛茸茸的幼芽,在春風中輕輕搖擺。

一隻白嘴鴉飛了過來,落在柳樹上。

“您太漂亮啦!”白嘴鴉驚歎道,“我從遙遠的地方飛到這裏,能看到您的美貌真是幸運極了。”

不幾日,李花噴發出陣陣芳香。

夜鶯陶醉在李花的芬芳中,它得意地站在李樹的枝頭,整夜為李花唱著讚歌。夜鶯的歌聲如此動人,令大家覺得,在整片樹林中李樹是最幸福的。

五月裏,蘋果樹也開了花。

一群勤勞的蜜蜂從遠處趕來,在蘋果花上忙碌著。

“多麼迷人的蘋果花啊!”蜜蜂一邊忙碌,一邊還不忘嗡嗡地唱著歌,讚美蘋果花。

隻有小樅樹,披著翠綠的外衣,默默地站立在一旁。沒有誰對它說讚美的話,好像大家都沒注意到它的存在。

很快,夏天的腳步近了。

椴樹也開出了迷人的花朵。

黃雀鑽進芳香的椴花叢中,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椴樹,椴樹,你真美麗!在我心裏,你就是林中之王!”

紅額金翅雀也飛來了。它圍著椴樹團團轉,追趕著樹枝上飄落下來的種子,還真有點兒老鷹捉小雞的架勢—這可是紅額金翅雀最喜愛的遊戲。

老白楊也不甘寂寞,播撒出天鵝絨般的楊花。

唯有小樅樹,仍然蒼翠碧綠,像以往一樣默默地站在一旁,誰也沒有對它說過一句讚美的話。

不知不覺,秋天到了。

紅彤彤的花楸果從很遠的地方吸引著人們的視線,鳥兒們也都想嚐嚐它的味道。

花楸果把林邊的山楊葉子映得一片火紅,喜鵲見了,驚慌地呼喊:“救火啊!救火啊!”

看明白之後,喜鵲又欣喜地叫起來:“好漂亮的花楸果!好漂亮的花楸果!”

小樅樹依然挺拔地立著,絲毫沒有改變原有的翠綠色彩。可仍舊沒有人讚美它。

轉眼間,冬天到來了。

林中的樹都脫下了青春的盛裝,不再如春天和夏天時美麗。小樅樹還像先前那樣,碧綠碧綠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可它卻並不感到寒冷。

一天,樹林中來了一群孩子。他們左看看、右看看,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忽然,孩子們大聲地叫嚷起來:“大家快來呀!這不就是我們要找的小樅樹嗎?”

一個小男孩在樅樹枝上掛了一個玩具小兔,另一個男孩把彩色紙花帶披在樅樹的身上,第三個男孩給樅樹撒上了許多彩紙屑,一個小女孩在樅樹身旁放置了一尊聖誕老人像。

孩子們互相祝賀:“新年好!”然後手拉手,圍著樅樹唱起了讚美的歌:“樅樹,樅樹,你多美麗!我們到處尋找你,沒有誰比你更美麗。”

“誰都有自己的幸福時刻!隻是需要耐心地等待。”小樅樹美滋滋地想著。

編譯/康文笠

陽光人生/

Sunshine Life

在其他樹木享受幸福的時候,小樅樹依然保持挺拔的身姿和翠綠的色彩。當百花敗去、萬木換裝,翠綠的小樅樹便迎來了關注的目光,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時刻,我們要學會堅定地等待。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成功看起來很遙遠,但隻要坦然地麵對生活,堅定地向目標邁進,你終會迎接光輝燦爛的時刻。在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當別人在某一方麵超越你時,不要心浮氣躁,要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看到別人身上耀眼的光環時,也不要盲目崇拜,因為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付出了努力才得來的。做好你自己,這才是成功的基石。

小豆豆的煩惱

小豆豆最近很煩惱,為什麼呢?原來,自從轉學到新學校以來,小豆豆發現自己的世界完全改變了!以前,小豆豆是班級裏最優秀的學生,是老師喜愛的班幹部;現在,同學們個個都很優秀,班幹部也另有其人……小豆豆該怎麼辦呢?

小豆豆的做法/

A.反正沒人關注我,我就不必再用功讀書了,也不必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了。

B.是金子總會發光。繼續努力,我會得到大家認可的。

C.請求爸爸媽媽,讓我回到原來的學校去讀書!

點評/

選A的同學:

我們用功讀書、積極參加班級活動是為了提升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可不單單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這種想法很不正確哦!

選B的同學:

不為外界所動,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好你自己,這才是高情商的表現。

選C的同學:

人不能總沉迷於過去的好時光,要積極適應新環境,取得新的成功才行。

所以B是最佳答案。

專家悄悄話/

當身處逆境時,我們要堅定信心,相信“明天會更好”。

等什麼?馬上就做!

記得提醒自己享受每一天、每一刻,很多事情,如果能做,現在就做!

我屬於那種不管做什麼事都非常努力的人。

我在加州的拉加南海灘出生,最愛衝浪與運動。那是一個其他小孩都在家看電視,或是在海邊玩耍的年紀。可從那個時候起,我便開始想方設法地獨立,想要走遍整個國家,甚至開始計劃起我的未來。

十歲時,我就開始了我的工作,到了十五歲,我已經存滿購買一輛新摩托車的錢。付完現金和保險之後,我便開始學習怎樣騎它,在十五歲半的時候,我就取得了駕駛執照,而且又買下了一輛嶄新的摩托車。一旦有機會,我便騎上車,在彎曲的山路中享受著騎車的快樂。

在兩年的時間裏,我更換過五輛摩托車,我騎著它們走出了加州。每天晚上,我都會翻看有關摩托車的雜誌。一天,一輛來自BMW的摩托車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在這張廣告頁上,摩托車正停在一塊寫著“歡迎你到阿拉斯加”的招牌前,它的車背上還放了一個大大的帆布袋。大約一年後,我騎著一輛更新的摩托車,來到一塊同樣的招牌前照了一張照片。沒錯,那就是我!一個十七歲的我,獨自一人騎著車來到了阿拉斯加,征服了一千公裏滿是塵沙的公路!

就在我要開始為期7周、共計1.7萬公裏的大冒險前,我的那些朋友都大喊我一定是瘋了,而我的父母也叫我等等再做。我瘋了?還要等待?這是為什麼?從小我就總是夢想著能騎上摩托車去冒險!於是,就在那個夏天,我毅然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大冒險。

一路上,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人,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有的時候,一連兩三天都看不到任何一個人,我就在無邊的孤寂中默默地騎著我的車,耳邊唯有輕風快速拂過我的帽子。有的時候,我在河水中洗冷水澡,而且還會在旅途中與黑熊相遇……終於,在那一天,我完成了這次偉大的冒險!

每當我回想起以往的冒險,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我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每一次當我騎上摩托車,我都會默默地對自己說:“你還在等什麼?馬上就做!”

撰文/葛林·麥克英代爾

編譯/餘妮娟

陽光人生/

Sunshine Life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興趣愛好。隻有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才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前進方向。人的一生看似漫長,其實卻是很短暫的,隻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並堅持下去,你才不會荒廢生命,才會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認識自己的情緒,目的在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並正確地認識自己。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其他人的一句嘲笑或是譏諷而產生消極負麵情緒,這個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向積極、健康的方麵發展,這是提高情商的第一步。

妙妙考了第一名

妙妙是一名小學生,平時有些小聰明,但比較馬虎,所以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等水平。可是,在這學期的期中考試中,妙妙竟考了第一名!如果你是妙妙,你會怎麼想呢?

你的想法/

A.哈哈,這是我憑借聰明才智取得的成績,我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

B.這次是因為別人沒考好我才考第一的。

C.考試前認真複習,答完題後認真檢查是我這次考第一的原因,我以後一定要繼續努力。

點評/

選A的同學:

考第一與聰明不聰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你這麼想說明你已經開始驕傲了,要警醒喲!

選B的同學:

如果你這樣想,說明你不太自信,你要多發現自己的優點哦!

選C的同學:

分析問題客觀、冷靜,值得借鑒。

所以C是最佳答案。

專家悄悄話/

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都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不可滋生負麵情緒。

第二個彼得大帝

他出身貧寒,命運坎坷。可就是這個平凡的人,最終完成了驚人的轉變——成長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彼得大帝,俄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開明、睿智、熱愛學習且意誌堅強。他是一個開拓者,通過向西方強國學習,推行農奴製改革,使俄國不斷走向強大。在俄國科學史上,有一個如同彼得大帝一樣的偉大的開拓者。他取得的成就在當時的俄國無人匹敵:他是18世紀俄羅斯傑出的學者和詩人,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奠基者,發現和創立了質量、能量不滅定律,創立了原子-分子物質結構學說,熱的動力學說,他還籌建了俄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創建了俄國第一所大學……他就是羅蒙諾索夫,一個“不學習、毋寧死”的人,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一個和彼得大帝一樣夢想使俄國強大,並在眾多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人。

1711年11月19日,羅蒙諾索夫誕生在俄羅斯北部沿海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他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母親去世時,羅蒙諾索夫年僅八歲。從那以後,小羅蒙諾索夫就參與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十歲時,他就開始和爸爸出海,進行危險的漁獵生涯。小羅蒙諾索夫很喜歡讀書,但實現起來並不容易—父親不識字且極端無知暴躁,繼母也常常惡言相向,她常常斥責羅蒙諾索夫不愛幹活,一有時間就想偷懶。很多時候他不得不躲在一個僻靜的角落偷偷地閱讀,忍受著寒冷和饑餓……繼母的逼迫,使得在這個家裏繼續學習讀書成了一個不可能的夢想,為了繼續學習,羅蒙諾索夫決定離開家鄉去尋求自己的讀書生活。

1730年,羅蒙諾索夫帶著借來的三個盧布,踏上了艱苦而漫長的求學之路。1731年,在一個神父的幫助下,他進入了隻有貴族子弟才能進的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他唯一的經濟來源是學校提供的少得可憐的津貼,因此,他整日饑腸轆轆。此外,他破舊的衣著和偏大的年齡時常遭到貴族子弟的嘲笑。這一切,羅蒙諾索夫都忍受了下來。“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要了解的世界。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他以驚人的毅力投入到了學習中。天道酬勤,羅蒙諾索夫用了五年時間,修完了八年的課程,並被選派到聖彼得堡科學院附屬大學深造。1736年,他又被派往德國學習物理、化學、采礦和冶金。就在這一年,羅蒙諾索夫拜德國馬爾堡大學著名教授克·伏爾夫為師。伏爾夫的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讓羅蒙諾索夫深感震撼。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對科學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使羅蒙諾索投入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精力。伏爾夫非常欣賞這個勤奮而且熱愛思考的學生。“我毫不懷疑,如果他能以同樣的勤奮繼續自己的學業,回到祖國後,一定能為祖國作出很大的貢獻。”

1741年6月,羅蒙諾索夫回到了祖國,進入聖彼得堡科學院,任物理學副教授。羅蒙諾索夫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祖國。當時的俄國科技、文化非常落後,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很多德國科學家都看不起落後的俄國,因為俄國甚至連一間像樣的實驗室也沒有。羅蒙諾索夫從回國的第一天起,就立誌要做一個開拓者。所以,剛被任命為副教授的羅蒙諾索夫豪情萬丈,很想大幹一番。在晉升大會上,他第一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是如此熱愛我們的科學事業,而且這門學科必須要在各個領域進行大量實驗。所以,我請求學術委員會幫我建立我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

這個請求讓所有人震驚萬分。“這個建議現在看來是多餘的,而且很難辦到,”會議主持人當即否定了羅蒙諾索夫的想法,“要科學院出錢,不可能。舒馬赫爾院長也絕對不會同意這個建議的!”

“對,我們連柴火和蠟燭都沒有,還說什麼實驗室!”有人附和道。

“他以為自己是誰,去德國學了幾年,就成老大了?”有人低聲嘀咕。

招來如此多的反對是羅蒙諾索夫沒有想到的,但他沒有放棄,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把關於建立實驗室的請求直接呈送給俄國女皇,期望能夠被批準。可女皇沒有給他任何結果。他的處境變得愈加艱難:科學院裏派係林立,代表學院派的德國教授派把持大權,俄羅斯派的俄國籍教授受到壓製和排擠。“我非常需要教研室和化學實驗室。沒有這些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我已經遞過四次申請,舒馬赫爾四次拒絕了我,但達不到目的,我不會罷休!”他憤怒,他抗爭。最後他被軟禁,關押了七個月之久。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羅蒙諾索夫仍然完成了許多出色的的科研項目。1945年,院長舒馬赫爾把羅蒙諾索夫的《論金屬的色澤》《試論空氣彈性力》等作品寄給了著名科學家歐拉,希望通過大科學家的差評來繼續打擊羅蒙諾索夫。但歐拉的評價卻是:“你寄來的這幾篇作品不是好可以形容的,實在是非常優秀,他用那樣的理論去解釋物理和化學,我不禁為他的解釋而拍案叫好,讚歎!”羅蒙諾索夫從此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