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社會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也是我們展現自我的舞台,這要求我們在社會中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並學會與他人良好地溝通與合作。
本章精選的故事和遊戲習題從不同角度使同學們懂得加強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明白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帶來更多的成功和快樂的道理,並教給你提高親和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比打耳光更有力量
麵對兒子的錯誤,父親除了責罵或打耳光,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我在一個抱怨、責備和打罵的環境裏長大,這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如今,我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板,事業有成,但是我總是采用粗暴的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員工,這令我的人緣差極了,我也因此失去了許多優秀的員工和許多發展的機會。
前幾天,我又公開辱罵了一個犯錯誤的員工,她深受傷害,整夜未眠,發了很多短信給我。我也痛恨我的這個習慣,但總是沒有辦法控製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下麵的這個故事:
在足球王國巴西,不會踢足球的男孩子絕對不會招人喜歡。在那裏,富人的孩子有自己的足球場地,窮人的孩子也有他們的踢球方式。
球王貝利就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裏,他的父親是一個因傷退役、窮困潦倒的足球隊員。
貝利從小就顯現出非凡的足球天賦,他常常踢著父親為他特製的“足球”—那是用一隻大襪子和破布、舊報紙做成的。將破布和舊報紙塞進大襪子裏,然後盡量將它捏成球形,外麵再用繩子捆緊,一個簡陋的足球就做好了。
貝利經常光著黑瘦的脊背,在家門前那條坑坑窪窪的小街上赤著腳練球。盡管他經常摔得皮開肉綻,但他仍然不停地向著想象中的球門衝刺。
漸漸地,貝利有了些名氣,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還給他敬煙。
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樣,貝利很喜歡吸煙時的那種“長大了”的感覺。
終於有一天,當貝利在街上向人要煙時被父親看見了。
父親的臉色很難看,貝利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睛。因為,他看到父親的眼睛裏有一種憂傷,有一種絕望,還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怒火。
父親說:“我看見你抽煙了。”
貝利不敢回答父親,一言不發。
父親又說:“是我看錯了嗎?”
貝利盯著父親的腳尖,小聲說:“不,你沒有。”
父親問:“你抽煙多久了?”
貝利小聲為自己辯解:“我隻吸過幾次,幾天前才……”
父親打斷了他的話,說:“告訴我,味道好嗎?我沒抽過煙,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味道。”
貝利說:“我也不知道,其實並不太好。”
貝利說話的時候,突然繃緊了渾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臉上捂去。因為,他看見站在他麵前的父親猛地抬起了手,他以為父親要打他。
但是,貝利意料中的耳光並沒有落下來,父親抬起的手輕輕地把他摟在了懷中。
父親說:“你踢球有天分,也許會成為一名足球高手,但如果你抽煙、喝酒,那你的足球夢想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將不能在九十分鍾之內一直保持一個較高的水準。能不能成為一名足球明星,這件事由你自己決定吧。”
父親說著,打開他那癟癟的錢包,裏麵隻有幾張皺巴巴的紙幣。父親說:“你如果真想抽煙,還是自己買的好,總跟人家要,太丟人了,你買煙要多少錢?”
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裏澀澀的,可當他抬起頭時,卻看到父親的臉上已是淚水縱橫……
後來,貝利再也沒有抽過煙,他憑著自己的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球王。
過了許多年以後,貝利仍然不能忘懷當年父親那溫暖的懷抱,他回憶說:“父親那一個溫暖的擁抱,比給我多少個耳光都更有力量。”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懂得了一些以前無法領會的道理:很多時候,打罵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一個擁抱、一聲溫柔的話語或許比打罵更有力量。
這個故事改變了我的人生,從此我對員工、對周圍的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人也變得更加快樂了。
撰文/馬付才
陽光人生/
Sunshine Life
當責罵變成了諒解,當打耳光變成了擁抱,貝利的一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麵對他人的錯誤,粗暴的責罵隻有一時之效,因為這種方式永遠無法觸及對方的內心,寬容的諒解遠比任何粗暴行為都更有力量,它能使人從內心開始改變。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誰都會犯錯誤,這時該怎樣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也許打罵、懲罰不能達到的效果,用諒解和擁抱反而更容易達到。因為當內心受到觸動時,他們會徹底明白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這是培養情商的一條捷徑。
不講衛生的好朋友
張揚發現好朋友王博十分不講究衛生,經常是衣服穿了好幾天也不去洗,手總是髒兮兮的,指甲也不剪……張揚很想提醒王博注意個人衛生,卻不知道如何開口,你來為他出出主意吧。
你的看法/
A.讓張揚直接對王博說:“你太不講究個人衛生了,總是髒兮兮的!”
B.讓張揚委婉地對王博說:“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同樣重要,所以我們不能忽略自己的外在形象。”
點評/
選A的同學
這樣直接的話會不會傷害王博的自尊心呢?
選B的同學
意見提得很委婉,希望王博能夠聽懂你的良苦用心。
與A相比,B更容易讓人接受。
專家悄悄話/
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好心也會辦“壞事”。所以在幫助別人時,我們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
捕獵需要兩隻狗
讓兩隻狗分開去捕獵,結果什麼獵物也抓不著,讓它們合作,卻能收獲很多。
史蒂夫是個獵人,他有兩隻狗—羅斯和湯姆。因為每次捕獵都有不小的收獲,所以史蒂夫經常獎勵它們:讓羅斯和湯姆平分兩隻兔子或兩隻野雞。數年來,他的獎勵措施一直都是這樣的。
史蒂夫的兒子戴維是一家公司的職員。他是個實幹家,為公司出了不少力,可是,公司領導卻從來沒有多給他任何獎勵,他心裏感到非常不平衡。這兩天就是因為心情不好,他才請假回家散心的。當他得知父親也是這麼一個“領導”時,很不理解:“難道這兩隻狗的捕獵水平相當,就沒有強弱之分?有競爭才有進步嘛,何不讓它們競爭一下,誰捕得獵物多,誰得到的獎勵就多一些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戴維認真地研究了羅斯和湯姆這兩隻狗的習性。他發現,羅斯在捕獵時喜歡一個勁兒地狂吠,但不敢向前衝;湯姆卻一聲不吭,隻管往前衝。很明顯,羅斯是一個誇誇其談、不幹實事的家夥,而湯姆則是一個不說話、隻會做事的實幹家。
戴維決定帶兩隻狗出獵,他要對父親的工作進行改革。他將湯姆放在東邊山頭上捕獵,而將羅斯放在西邊山頭上捕獵,這樣,兩隻狗捕獵的本領很容易比較出來。沒想到,一個小時過去了,兩隻狗都一無所獲;兩個小時過去了,當兩隻狗得到指令,氣喘籲籲地來到戴維身邊時,戴維連隻兔子也沒看到。
這時,史蒂夫哈哈大笑著來到戴維麵前。他對兒子說:“孩子,其實我也很清楚羅斯是一條隻會叫的狗,而湯姆是一條會捕捉獵物的狗。在兩條狗的合作中,湯姆有可能多出了一些力氣,羅斯則少出了點兒力,但一旦將它們分開,卻往往一事無成。因為在捕獵時,一般都需要一隻狗叫喚,當獵物嚇得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時,另一隻狗則不動聲色地繞到獵物的身後將其捕獲。這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兩條狗缺一不可啊。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隻有不顧個人得失,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幹出一番成績。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戴維恍然大悟。
撰文/沈嶽明
陽光人生/
Sunshine Life
如果僅用一根筷子吃飯,那就什麼都夾不起來。可見,協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分享,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懂得分工合作是情商的重要素質之一。參加足球比賽,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對手,與隊友良好地合作才是製勝之道。同樣,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我們都要與別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太過追求個人名利的人很難與他人合作,也很難取得成功。
名人堂/
Hall of Fame
寬以待人的名人
Chen Ping
陳.平
寬以待人,備受讚賞
西漢名相陳平幼時家境貧寒,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陳平天天閉門讀書,不事生產,遭到了大嫂的厭棄。為了不影響兄嫂的生活,陳平就離開家想要浪跡天涯。哥哥把陳平追了回來,並準備休掉妻子,陳平連忙阻止。陳平寬以待人的做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他也因此拜得名師,終成一代名相。
Ferenc Liszt
李斯特
甘做鋪路石
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有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麵前。姑娘驚恐萬分,解釋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說:“大膽地上台演奏,你現在已經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果然在音樂會上彈奏了最後一曲。
Lin Xiangru
藺相如
用寬容贏得尊重
藺相如是戰國時著名的政治家。他因功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在名將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麵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容讓,並對自己的下人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麵,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麵啊!”廉頗知道後,十分羞愧,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藺相如終於用寬容贏得了廉頗的尊重。
哈爾威船長
一首歌總有它的高潮,一個人也應當活出生命的精彩。生命因頑強而精彩,生命因樂觀而燦爛,生命因向上而蓬勃,生命因動聽而如歌!
1870年3月17日夜,哈爾威船長如同往常一樣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在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的航線上行進著。此時的大海正被薄薄的夜霧籠罩著,乘客們早已陷入了沉沉的睡眠之中。
薄霧愈加深沉,輪船緩緩地駛出南安普敦河,來到了蒼茫的大海上。這時大約是淩晨四點鍾,船身周圍早已被一團黑幕所籠罩,隻有桅杆的頂端仍依稀可見。
對“諾曼底”號和哈爾威船長來說,這樣的夜間出航本是習以為常的。可是突然間,濃濃夜霧中出現了一個陰森森的向前翹起的船頭,它就仿佛一座移動的山峰,在一片奔騰的浪花中飛駛而來。那是全速行駛的“瑪麗”號巨輪,此刻的它正載著五百噸小麥,朝“諾曼底”號的側舷筆直而來。
隻聽一聲巨響,“瑪麗”號在“諾曼底”號的船身上剖開了一個大口子。
由於這一激烈的撞擊,“瑪麗”號最終停了下來,“諾曼底”號所受到的震蕩明顯更為可怕。一時間,船上的男女老少全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哭喊著,奔跑著,場麵十分混亂。洶湧的海水瞬間灌入船艙,勢不可擋。
“諾曼底”號上沒有防止漏水的封艙隔牆,救生圈也不夠用。
哈爾威船長站上了高高的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船員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隨後,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個人全部救出去。”
其實,當時的船上一共有六十一個人,但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急忙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擁而上,差點兒把救生艇都弄翻了。奧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拚命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已經瘋了似的不受控製。幾秒鍾前,大家還在享受著大海的靜謐美好,可轉眼間,這怒吼的海水就要奪去他們的性命,這又怎能不讓人失魂落魄呢!
就在這時,一道威嚴的聲音淩駕於所有的嘈雜與混亂之上,那是哈爾威船長,黑暗中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傳入了人們的耳中:“快,機械師洛克在哪裏?”
“船長在叫我嗎?”
“火爐怎麼樣了?”
“被水淹了。”
“火呢?”
“已經滅了。”
“機器怎麼樣?”
“已經停了。”
接著,船長又喊了一聲:“奧克勒大副?”
“到!”大副回答。
船長問道:“我們還能堅持多久?”“二十分鍾。”“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救生艇上去。奧克勒大副,你的手槍還在嗎?”“在,船長。”“如果哪個男人敢搶在女人前麵先上船,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刻安靜了。沒有人敢違抗他的意誌,因為他們感覺到一個偉大的靈魂正籠罩在他們的頭頂。
這時,“瑪麗”號也放下了救生艇,為那些因為它的肇禍而遇險的人實施救援。
救援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幾乎沒有出現任何爭吵或打鬥。
哈爾威堅守在他的船長的崗位上,指揮著,命令著,領導著。他把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考慮到了,麵對不知所措的人群,他仿佛並不是在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派遣。
“把克萊芒救出去!” 哈爾威船長突然喊道。
克萊芒是船上的實習水手,還是個孩子。
輪船仍在緩緩下沉。人們拚命劃著救生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