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無主的保盧斯在辦公室不停地走來走去。此刻他就像一隻關在籠子裏猛獸,頭腦亂紛紛的,昔日矜持自信、堅定沉著的風度已蕩然無存。曼施坦因認為,既然不同意貿然突圍,又不同意投降,看來德軍6集團軍隻好在斯大林格勒準備墳場了。希特勒用一把德國軍人夢寐以求的元師節杖“行賄”。用它來換取保盧斯的忠誠,因為曆史上還沒有一位德國陸軍投降過。現在他把一支手搶塞在保盧斯手裏。
一、“指環”計劃光芒四射
12月27日,希特勒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戈林為空軍空運遭到慘敗百般辯解;曼施坦因則打來電報指責意大利人潰退使他被迫停止“冬季風暴”而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則三番五次勸說希特勒撤軍。
蔡茨勒報告了南方的形勢,最後說:
元首,任何一個神智清醒的軍人都可以看出,曼施坦因的救援行動已徹底失敗。現在不僅僅要考慮斯大林格勒城下被圍的保盧斯的命運,更要關注整個戰局麵臨的危機。蘇軍向羅斯托夫進軍,使北高加索的德軍處境危險。我們現在可以立即進行第二個嚐試,下令撤出高加索。如果你現在不下令撤出高加索,我們不久就會麵臨第二個斯大林格勒。
這話似乎打動了希特勒,蔡茨勒以為他開始有些鬆動了。他知道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時機,促使希特勒表示同意。
“好吧”,希特勒終於說道,“就這麼辦,你去發布命令吧!”
蔡茨勒馬上離開房間,但並未走多遠,就在希特勒的接待室裏,他用電話下達了撤退令,另外還附加了一條規定:立即將此命令傳達到各部隊,馬上開始撤退。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有意識的,不久便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
蔡茨勒驅車返回自己的司令部,路上用去的時間還不到半小時,但是一到達司令部就發現一個參謀在等著他,說剛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要他立即給元首回電話。
蔡茨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拿起聽筒,要求接通希特勒。很快話筒裏傳來了元首的聲音:
“關於從高加索撤軍一事,暫不要采取任何行動,明天咱們再商議一下。”
蔡茨勒認為,這當然意味著要開始沒完沒了的拖延,又要拖到任何措施都來不及采取。事已如此,他說:
“我的元首,來不及了。我已在您的司令部把命令發出去了。
現在已經傳到了前線部隊,撤退已經開始。如果收回命令將會引起嚴重混亂。我請求您一定要避免這樣做。”
希特勒猶豫了一下,然後說:
“那好吧,就這樣算了。”
希特勒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盡管德軍防線已千瘡百孔,他還想著進攻。他規定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撤退時不可後撤太多,還要不時突擊蘇軍;頓河集團軍群要為解救第6集團軍創造條件,某些關鍵地段,無論如何要死守;保盧斯集團軍仍然留在斯大林格勒,等候來年春天德軍卷土重來。
新年前夕,斯大林在莫斯科召開軍事會議,審議殲滅合圍圈中保盧斯集團軍的“指環”作戰計劃。
“指環”作戰在11月底就開始籌備了,後因曼施坦因刮起的“冬季風暴”而被迫推遲。12月底,蘇軍擊退了曼施坦因的進攻,蘇西南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在頓河中遊又重創了意大利集團軍。這樣斯大林格勒下的德國第6集團軍已無被解救的一絲希望,成了甕中之鱉。有葉廖緬科、羅科索夫斯基、瓦圖京以及炮兵上將沃羅諾夫,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副最高統帥朱可夫。
“指環”作戰任務主要由頓河方麵軍承擔,為此,蘇最高統帥部將原屬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第62、64、57集團軍也劃歸頓河方麵軍。今天的會議首先聽取羅科索夫斯基彙報。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身材魁梧,淡藍色的眼睛閃著機智的光芒。
這時他站在會場前方,壓抑著內心激動,對斯大林格勒的作戰態勢及被圍德軍動向作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偵察結果證明了我們的判斷,第一,保盧斯的軍隊雖然已窮途末路,麵臨著糧食、彈藥和燃料的不足,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會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第二,被圍德軍兵力還有20多萬,他們盤踞在170公裏的地盤負隅頑抗。這一帶多為丘陵地形,有許多斷崖陡岸的小山穀,居民點星羅棋布,易守難攻。下麵我著重談一下我軍的對策。
羅科索夫斯基才思敏捷,他沒有看桌上攤開的地圖,敵我雙方兵力部署、態勢和走向,他早已研究透徹,說起來滔滔不絕,語氣中流露著一種強烈的自信:
“這個計劃是由大本營副代表沃羅諾夫同誌幫助我們製訂的,同時聽取了集團軍司令員的想法。我軍的防線是:在市內沿河區由第12集團軍防守,北麵是第66集團軍防區,與朱可夫第62集團軍相隔5公裏,接著是第24集團軍防區。西部地段由第65和21集團軍共同防守;南部是第57和64集團軍。我軍從四麵八方把保盧斯軍隊圍得水泄不通。
“再看德軍,其陣地呈雞蛋形,幾十萬人縮成一團,攻北南救,攻南北援,能從四麵機動兵力,其核心在卡爾波夫卡、馬裏諾夫卡、德米特裏耶夫一帶。
我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應放在哪裏呢?從北麵突擊,不行。保盧斯早在8月份就從此地突向伏爾加河,那裏工事堅固,防守嚴密。南麵也隻能作配合性的輔助突擊。我們計劃從西麵沿韋爾佳奇、大羅京什卡、古姆拉克、戈羅季謝一帶,從第65和21集團軍的相鄰翼側實施猛攻。”
羅科索夫斯基說完,大家都沉浸在思索中。
斯大林吸著煙鬥,注視著大家:“5個月的血戰,我們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終於迎來了總攻。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華西列夫斯基,你對計劃有什麼意見?”
“我看不錯。敵人現在已龜縮一團,如果隻從一個方向或從外麵零打衝破,既費時傷亡又大。頓河方麵提出中間突破,大膽穿插,把圍困中的德軍切割成一股股,使他們群龍無首,迅速瓦解。”
斯大林回頭看朱可夫:“你有什麼建議嗎?”
朱可夫道:“總的設想不錯,隻是我擔心主要突擊力量是否是以撕開敵人防線,還有主攻和助攻如何配合?”
“對,敵人陣地已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雖已麵臨絕境,但狗急跳牆,垂死之敵不好對付。”
會場氣氛活躍起來,大家各抒已見,出謀獻策。
最後,斯大林集思廣益,對“指環”作戰作了重大修改,以命令形式下發給頓河方麵軍:
你們提交的“指環”計劃的主要缺點是:主要突擊和輔助突擊方向不夠集中。兩股突擊力量不可能會師,以致使人感到戰役勝利的把握不大。
按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意見,戰役第一階段,你們的任務是分割和消滅克拉夫措夫、巴布爾金、哥裏諾夫卡、卡爾波夫卡地區內被困敵軍的西部集團,使我軍的主要突擊從德米特裏耶夫卡、一號農場和巴布爾金地區轉向南方的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而第57集團軍的輔助突擊從克拉夫措夫、斯克利亞羅夫地區接應主要突擊,這樣兩支突擊力量應在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會師。
與此同時,應該組織第66集團軍經奧爾洛夫卡向“紅十月”居民區方向實施突擊。第62集團軍也實施突擊,為了接應他們的突擊,以使兩軍會合,這樣便可將工廠區的敵人同敵主要集團攔腰切斷。
在總結第一階段戰果的基礎上,請於1月9日前將戰役第二階段的計劃經總參謀部呈報上來。
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接到大本營命令後,立刻修改了計劃。1月4日,計劃被批準。
最終確定的方案是蘇軍由西向東突擊,支解被圍德軍。消滅包圍圈西南突擊部德軍為戰役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蘇軍繼續分割被圍德軍,將其各個擊破。
“指環”作戰定於1月10日開始。為避免不必要流血,炮兵司令沃羅諾夫上將和頓河方麵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在進攻前兩天向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