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進攻準備已經完成。很清楚,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摧毀力前所未有的進攻。被圍敵軍的任何反抗都隻會使數萬德軍官兵把命白白送掉。大本營代表沃羅諾夫和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覺得有必要敦促保盧斯,讓他放明智些。
1月6日,決定向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令其無條件投降。起草的任務交給頓河方麵軍軍事委員捷列金少將。衛國戰爭開始以來,蘇聯方麵還沒有寫過這種東西,沒有文件可參考。捷列金隻是回想起,1920年時曾有過先例。當天深夜,沃羅諾夫上將,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和捷列金討論了捷列金的草稿,覺得不十分滿意。沃羅諾夫拿去稿子和大本營磋商。1月7日,沃羅諾夫修改完畢,征得了斯大林同意。1月8日,發出最後通牒。
通牒內容如下:
“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並副司令官:德軍第6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各兵團及其配屬的加強部隊從1942年11月23日起已陷入完全包圍之中。
紅軍部隊已把德軍這股力量圍得水泄不通。依靠德軍從南和西南麵實施進攻來挽救你們軍隊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急於援助你們的德軍被紅軍擊潰了,其殘部正向羅斯托夫撤退。給你們運送少量食品、彈約和油料的德軍運輸航空兵,被紅軍勝利的快速推進逼得經常轉場或從遠處‘飛往’包圍圈。況且,德軍運輸航空兵被蘇聯航空兵打得傷亡慘重,飛機和機組成員都受到重大損失,他們對被圍部隊的援助是無法實現的。
你們的被圍部隊的形勢是十分艱難的。他們忍受著饑餓、疾病和寒冷的折磨。俄羅斯的嚴冬已經降臨,冰冷的天氣、刺骨的寒風和暴風雪就要來臨。可你們的士兵還沒有冬服,且又置身於有害健康的環境中。
作為司令員,您以及被圍部隊的軍官們非常清楚,你們要突圍已經不可能了。你們的處境也是不可救藥的,繼續抵抗是毫無意義的。
鑒於你們處在進退維穀的境地,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希望你們接受下列投降條件:
1.以您和您的司令部為首的所有被圍德軍要停止抵抗。
2.您要有組織地將全體部隊、武器、所有技術兵器和軍用物資完好無損地交給我們。
我們保障所有放棄抵抗的軍官、軍士和士兵們的生命安全,戰後,可返回德國或按戰俘本人願望選擇去向。
保留受降部隊全體人員的軍服、符號、勳章、個人物品和貴重物品,保留高級軍官的冷兵器。
全體投降軍官、軍士和士兵將很快得到正常飯食。
所有傷病員和凍傷者將得到治療。
請您派一名代表,於1943年1月9日莫斯科時間15時,乘坐掛有白旗的轎車,沿康內會讓站一科特盧班站公路將書麵形式的答複送來。
1943年1月9日15時,你們的代表將在564會讓站東南0.5公裏的B區受到俄羅斯軍官代表們的迎候。”
紅軍戰士不會忘記,就在不久前,頓河方麵軍在向斯大林格勒地域德軍發起反攻後,解放了一個名叫維爾加契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德軍建立的俘虜集中營。集中營的草棚裏擺著一具具蘇聯官兵的屍體。許多人被剖了腹,挖了眼睛,割掉了耳朵鼻子。
一個幸存下來的小男孩,名叫莫羅茲金,才16歲,由於慘遭嚴刑拷打,已被折磨得滿頭白發,身體虛弱不堪。對於德國法西斯來說,什麼國際公約,它才不管呢。如今,蘇聯紅軍對殺人成性、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真算是做到了仁至義盡。發出了這麼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最後通牒。
如何把最後通牒通知保盧斯和全體被圍德軍官兵,這是一個新問題。
沃羅諾夫上將、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想了三種辦法。
第一,派遣軍使,親自送交保盧斯本人。
第二,在已被測出的被圍敵軍電台的所有波段,蘇聯電台用德語廣播。
第三,打開前沿陣地的擴音器,晝夜進行廣播。
擴音器響起了播音員渾厚、宏亮的聲音。在一些地方,德軍開始打炮。他們企圖用炮聲把蘇軍的廣播壓下去。但也有許多地方,德軍並未進行幹擾。他們蹲在戰壕裏。他們明白,抵抗已無意義。他們等待著他們的上司下達放下武器的命令。
蘇軍強大的無線電波,也把通牒全文傳向遼闊的天空。
挑選軍使非常嚴格。軍使既要勇敢,又要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偵察隊軍官斯梅斯洛夫少校被推薦為軍使,政治部主任佳特連科大尉被推薦為翻譯。出發前,他們特意刮了胡子,換上合體的軍服。他們要在德國人麵前顯出威武和精神。
捷列金問他們:“現在敵人隻要一見軍帽和鋼盔,就馬上開槍。你們怎麼辦?”
“軍人的天職要求我們無條件地執行命令,完成任務。我們準備經受任何考驗。犧牲生命在所不辭。完成這一任務是我們的光榮。”
1月7日晚和1月8日晨,蘇軍前線無線電台多次向保盧斯指揮所發出通報,將派遣軍使。
1月8日清晨,他們出發了。斯梅斯洛夫拿著蓋有火漆封印的信。佳特連科舉著表示軍使的小白旗。他們要穿過第24集團軍的地段。該集團軍司令員加拉寧接到命令,必要時用火力掩護他們撤回。
加拉寧在前沿親自觀察動靜。軍使和號手進入前沿掩體;接著,號手吹響了表示軍使出動的軍號聲。可是,軍使走出掩體剛走出100米,對方的步槍和機槍就開了火。軍使臥倒後,繼續揮動白旗,但敵人的射擊反而更加瘋狂。
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下令,火力掩護軍使撤退。不顧國際慣例向軍使開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羅科索夫斯基決定請示最高統帥部。
大本營答複。何不換一個地方再試一試,比如合圍圈南部正麵。
無線電廣播,擴音器向敵軍發出事先預告。同樣內容的傳單也由飛機撤到了德軍陣地上。
1月9日早晨,兩名德國軍官和一名二級下士站在中立地帶迎接蘇聯軍使。他們要求隻接收信件,讓軍使返回。斯梅斯洛夫則堅持,信是寫給保盧斯的,非麵見保盧斯不可,這是方麵軍司令員的命令。德國軍官隻好讓步,並提出讓佳特連科返回,斯梅斯洛夫還必須蒙上限睛,斯梅斯洛夫早準備了白布,因為這是慣例。他先是步行,後又坐上汽車。在一個地下室裏,他被解開蒙布。麵前站著一名德國將軍。他聲稱,今後再也不放一個軍使過來。信將由他轉交保盧斯。其言外之意是,關於最後通牒的交往到此為止。
斯梅斯洛夫見事已至此,於是交出信件後返回。當然又一次被蒙上了眼睛。
斯梅斯洛夫單槍匹馬、獨闖虎穴,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親自把一枚紅旗勳章別在斯梅斯洛夫胸前。佳特連科也得到一枚勳章。
保盧斯馬上把通牒全文用電報發給希特勒。他希望希特勒能夠授予他權力,能夠“便宜行事”。實際上,這是委婉地要求希特勒,準許他率眾投降。希特勒雷霆大怒,立即發電,駁回保盧斯的請求:“不許投降;集團軍每堅守一天,對整個前線都是一個支援,可以牽製蘇軍幾個師的兵力。”
頓河方麵軍司令部把轉交最後通牒和被拒絕的情況報告了大本營。
“下一步你們準備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檢查一下武器裝備,明天開始進攻。”
“大本營預祝你們成功。”
三、無法挽回的敗局
希特勒一步步把他的忠實的部下,保盧斯的官兵們引向死亡。
從1942年6月算起,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國陸軍已連續作戰了6個月,沒有得到休整補充。
12月1日,處在圍困中的總參謀長施密特中將給他柏林的朋友寫信。“我們勉強龜縮在一起。武器夠用了,但缺少彈藥、糧食、燒酒、木料和柴禾。我們無法鑽入地下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