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篇 末日殘陽(4)(3 / 3)

“德國人民期望你們與守衛南麵堡壘的部隊一樣,履行你們的職責。你們繼續多堅持一天,多堅持一小時,都有利於建立一條新的戰線。”

2月2日中午前,這支部隊投降了。投降之前給希特勒發去一封電報:“已對占壓倒優勢的敵人戰到最後一人。德國萬歲!”

德軍北部集群司令施特列蓋爾上將指揮的4萬多名德軍官兵放下了武器。

大地沉寂下來。到處是血肉模糊的屍體、殘缺不全的德軍大炮、坦克。

2月2日下午2時46分,一架德國偵察機在城市的高空飛過,發回電報說:“斯大林格勒已無戰鬥跡象。”

戰鬥跡象確實已沒有了。但肅清城市工廠區的敵軍,直到2月2日下午4時還在進行。清點敵軍被俘人員,把他們組織起來集中到指定地區,是十分麻煩瑣碎的。

繳獲的戰利品,數量龐大,無法清點。在繳獲的軍用物資中,馬隻有一匹,而且是匹半死不活的馬。它之所以沒有被吃掉,因為它是德軍步兵第76師師長羅登貝格將軍的坐騎。

被俘的91000名德軍官兵編成縱隊,緩慢地向蘇聯後方走去。

俘虜中有2500多名軍官和214名將軍。這91000名戰俘中,最後隻有5000名回到德國。許多戰俘在次年春天因傷寒流行而病死。

蘇軍各部的掩埋隊累得精疲力盡,他們收集掩埋了14.7萬名死者。

德國第6集團軍已不存在。伏爾加河上的會戰結束了。

2月2日,大本營代表炮兵元帥沃羅諾夫和頓河方麵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上將向斯大林報告:“頓河方麵軍各部已於1943年2月2日16時完成了您的命令,全部粉碎並殲滅敵斯大林格勒集團。”“在斯大林格勒市內和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戰鬥行動已經停止。”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曆時180天。希特勒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損兵折將150萬人。喪失3500輛坦克,3000多架戰鬥機和運輸機、12000多門火炮和75000輛汽車。這些足夠裝備75至80個師。紅軍粉碎德國及其盟國5個集團軍,其中2個德國集團軍、2個羅馬尼亞集團軍、1個意大利集團軍。德軍自己損失80萬人。

2月2日傍晚,大本營命令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馬上到莫斯科去。沃羅諾夫請求留到2月5日,好出席斯大林格勒勝利者的群眾大會。但是,斯大林要求他們火速乘飛機回莫斯科。看來有什麼緊急事情。

他們僅僅來得及到斯大林格勒跑了一趟。他們隻去看了看市中心,看了看保盧斯司令部的地下室和德軍的醫院。

2月4日,在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斷壁殘垣之間舉行了集會。

大會宣讀了最高統帥斯大林的命令。70多萬人榮獲“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數萬官兵榮獲勳章獎章,125名會戰者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斯大林格勒又成了戰鬥的後方。英雄的斯大林格勒人民決心重建城市,支援前方。

蘇軍士兵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在一次慶祝聚會上,一名蘇軍上校高舉酒杯,大聲叫喊:“來,來!為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們幹杯!”

他捶捶自己的胸脯,指著他的紅星大勳章:“瞧,這是昨天我們偉大的政府獎給我的!朱可夫———我崇拜朱可夫!整個戰役是他計劃的。他和我們偉大的斯大林一起計劃的……希特勒的一些最精銳的師在這裏被殲了。是誰把他們殲滅的?是我們俄羅斯人民殲滅的。為什麼斯大林格勒很重要,我問你?因為誰打贏了斯大林格勒會戰,誰就打贏了這場戰爭。道理就在這兒!”

這位蘇軍上校正確指出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重要意義。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自己奪取了戰略主動權,開始了戰略反攻。德軍在蘇德戰場上轉入了戰略防禦和退卻。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向有利於反法西斯同盟國方麵的根本轉折。

遠在亞洲東方的毛澤東在其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一文中精辟指出。“隻要迫使希特勒轉入戰略防禦,法西斯的命運就算完結了。因為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麵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美國羅斯福總統在寫給蘇聯領導人的賀信中也說,斯大林格勒保衛者們的光榮勝利,“製止了侵略者的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

不僅是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而且在酷熱如火的北非沙漠,希特勒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也遭到慘敗。希特勒一步步走向死亡。

關於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慘敗的原因,被俘的將領中有俾斯麥的孫子。這個年輕的伯爵說:“我很遺憾。阿道夫·希特勒沒有遵守我祖父定下的金科玉律:決不能在攻打西方的時候又打俄國。拿破侖在俄國失敗後曾自怨自艾地說過,既然整個歐洲已在我掌中,我何苦還要來攻打俄羅斯!”

希特勒戰線過長固然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斯大林格勒軍民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貢獻和犧牲。不算戰死的將士,僅被希特勒屠殺和施以毒刑的就有7萬人之多。

五、曆史的轉折點

在庫爾斯克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德把戰爭的焦點都放在了第聶伯河地區。第聶伯河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它掩護著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和頓涅茨克—克裏沃羅格兩個戰略方向,控製著盛產農產品的烏克蘭地區和貯存有豐富煤炭資源的頓巴斯地區,同時又能隨時對距離較近的蘇聯首都莫斯科構成威脅。

因此,德軍統帥部非常重視,第聶伯河地區企圖依托這一天然屏障阻止蘇軍的進攻。然而,由於時間倉促,德軍整個防禦未能做好充分準備,有些地段尚未構築工事,防禦縱深沒有強大的預備隊,防禦後方的德國防禦部隊的士氣因一連串的失敗而日趨低落。當前局勢對德軍非常不利。

德軍在這一地區集中了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第6集團軍和第17集團軍,共62個師,其中包括14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共124萬人、1.26萬門火炮、21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架飛機。

而此時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會戰企圖是:徹底摧毀西南戰略方向上的敵人,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頓巴斯、基輔,並從行進間強渡第聶伯河,奪占河西岸的戰略登陸場,為爾後解放白俄羅斯和西岸的烏克蘭創造條件。在目的明確後,蘇軍有的放矢的實施每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