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曆史的公正評價(五)(2 / 2)

德國軍事領導體係中經常強調一個特點,即希望各級指揮官都能發揮主動精神,並敢於負起責任。一切的措施都以發揮這種特點為理想。

所以,照原則上來說,較高級指揮部的“訓令”和中下級指揮部的命令,對於其下級單位都是隻以“指定”任務為限度。

至於如何去執行指定的任務,那卻是下級指揮官本身的事情,上級不應加以幹涉。德軍往往能夠戰勝敵人,這種處理命令的製度要算是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對手的命令常常是非常詳細,把所有下級指揮官的行動都加以限製了。除非是萬不得已,德軍方麵總是以盡量不侵越下級單位的權限為原則。

可是希特勒,卻認為他自己坐在辦公室中,要比在前線上的指揮官對情況還有更好的了解。他忽視了標記在他那幅太詳細的情況地圖上的情況,事實上趕不上情況的發展。

而且從那樣遠的距離上,他也不可能判斷前線上的行動何者為適合和必要。

他逐漸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愛用手令去幹涉集團軍群、集團軍和更下級單位的行動,這是與他所應關心的範圍完全不相幹的。雖然過去在古德裏安自己的指揮範圍之內,一直不曾受過幹涉。

但是當古德裏安從費特布斯克前往羅斯托夫時,中途在一個火車站上曾經與克魯格元帥會晤,他卻曾經給予古德裏安以一個預先的警告。他說在中央集團軍群方麵,任何一個兵力超過一營以上的行動,他都得事先與希特勒商量一下。

雖然古德裏安以後總算未受到這種不可以忍受的幹涉,可是由於希特勒的多管閑事,已經使古德裏安們與最高統帥部之間有了夠多的衝突。

這種希特勒個人的命令,通常對於指揮和作戰都隻會具有妨礙作用,相反的,希持勒又極不願意頒發長期性的作戰訓令。

當他愈是把“不惜一切代價死守”的原則,當作其政策的要點時,於是也就愈不願意頒發長期性的訓令。因為他已經不信任其部下,所以害怕這種長期的訓令會使他們獲得了行動自由,做他所不願意的事情。

不過,這樣的結果卻是使一切領導作用都喪失了。長久時間之後,甚至於連一個集團軍群若無統帥部的命令,都無法行動了。古德裏安們時常回憶到古德裏安們在克裏米亞時的情況,那時古德裏安們具有充份的行動自由。

有許多的記錄都說希特勒的態度是很粗暴的,有時口中噴著白沫,甚至有時還會咬地毯。

誠然,他有時會喪失自製能力,不過當古德裏安在場的時候,卻隻看過他發過一次壞脾氣,那就是與哈爾德的爭吵。很明顯,希特勒是看人打發的。

專就古德裏安個人的經驗而論,他一直都還能保持著應有的禮貌。即使古德裏安們的意見衝突,也都不曾紅過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