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一步一個腳印(1 / 3)

如果給你一張報紙,然後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折,不停地對折。當你把這張報紙對折了51萬次的時候,你猜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一個冰箱那麼厚或者兩層樓那麼厚,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過計算機的模擬,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好似一個奇跡?為什麼看似毫無分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換句話說,這種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秋千所蕩到的高度與每一次加力是分不開的,任何一次偷懶都會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動作雖然簡單卻依然要一絲不苟地“踏實”。

其實,這樣的動作和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會做,但又不屑於做,他們貫穿於整個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動作,自己都不記得。比如你每天都會把垃圾袋帶出去扔掉,你會記得你用怎樣的動作扔掉的嗎?這也正像全世界都談論“變化”“創新”等等時髦的概念時,卻把“踏實”給忘記了。“踏實”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含義的“踏實”了嗎?沒有,所以你不是優秀的員工。

做事情不能仰頭向天,而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在你的一生中,誠實和勤奮應該成為你永不背叛的益友。

報紙上曾經報道一位擁有100萬美元的富翁,原來卻是一位乞丐。在我們心中難免懷疑:依靠人們施舍一分、一毛的人,為何卻擁有如此巨額的存款?事實上,這些存款當然並非憑空得來,而是由一點點小額存款累聚而成。從一分到10元、到1000元、到萬元、到百萬元,就這麼積聚而成。若想靠乞討很快存滿100萬美元,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聰明的人,為了要達成主目標常會設定“次目標”,這樣會比較容易於完成主目標。許多人會因目標過於遠大,或理想太過崇高而易於放棄,這是很可惜的。若設定“次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能逐步完成“次目標”,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主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市。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地?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裏。”

是的,做任何事,隻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後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一位著名企業家的報告會上,有一位年輕人向企業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請問您過去走過彎路沒有?能不能給我們年輕人指出一條成功直線,讓我們少走彎路呢?”

沒想到這位企業家幹脆利落地回答:

“我不承認自己走過什麼彎路,我隻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成功從來就沒有什麼捷徑,它就像登山一樣,哪裏有什麼直路可走呢?”

這說明,成功沒有捷徑,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能攀登到事業的頂峰。

1958年,本田先生還是一名學徒時,就變賣了所有家當,全心投入研究製造心目中認為理想的汽車活塞環。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與油汙為伍,累了倒頭就睡在工廠裏,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產品裝造出來,以賣給豐田汽車公司。為了繼續這項工作,他甚至變賣妻子的首飾,最後產品終於出來了並送到豐田去,但是事與願違,他的活塞環被認為品質不合格而打了回來。為了求取更多的知識,他重回學校苦修兩年,其間經常為了自己的設計而被老師或同學嘲笑,被認為不切實際。他無視於這一切痛苦,仍然咬緊牙關朝目標前進,終於在兩年之後取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心願。當時,因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一切物資吃緊,政府禁賣水泥給他建造工廠。他沒有就此停止前進,而是決定另謀它途,和工作夥伴研究出新的水泥製造方法。建好了他們的工廠。戰爭期間,這座工廠遭到美國空軍兩次轟炸,毀掉了大部分的製造設備。本田先生迅即召聚了一些工人,去撿拾美軍飛機所丟棄的汽油桶,稱其為“杜魯門總統所送的禮物”。因為日本戰時十分欠缺各種物資,而這些汽油桶則剛好提供了本田工廠製造用的材料。在此之後他們又碰上了地震,夷平了整個工廠,這時本田先生迫於無奈不得不把製造活塞環的技術賣給豐田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遭逢嚴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無法開著車子出門,買家裏所需的食物。在極度沮喪下,他不得不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他認為如果成功,鄰居們一定會央求他給他們裝部摩托腳踏車。果不其然,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馬達都用光了。他想何不開一家工廠,專門生產他所發明的摩托車?可惜的是他欠缺資金。一如既往地,他決定無論如何要想出個辦法來,最後決定求助於日本全國18萬家腳踏車店。他給每一家腳踏車店用心寫了封言詞懇切的信,告訴他們如何借著他發明的產品,在振興日本經濟上扮演一個角色,結果說服了其中的5000家,湊夠了所需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