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們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取得的,他們注重細節,每天懂得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前進一大步。對那些勇於開拓的人而言,生活總會給他提供足夠的機會和不斷進步的空間。人類的幸福就在於沿著已有的道路不斷開拓進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人們總是責怪命運的盲目性,然而命運本身的盲目性就是以人的活動為主體的。天道酬勤,命運總是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地工作、每天注意細節的人手中,就正如優秀的航海家總能駕馭大風大浪一樣。對人類曆史的研究表明,在成就一番偉業的過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識、注意力、專心致誌、持之以恒等等,往往起很大的作用。即使是蓋世天才也不能小視這些品質的巨大作用,一般的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正是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才相信常人的智慧與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麼天才。
牛頓無疑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偉大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來取得成功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換來的。
可見,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偉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德·邁斯特說過:“耐心和毅力就是成功的秘密。”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獲,光播種,而不善於耐心地、滿懷希望地耕耘,也不會有好的收獲。最甜的果子往往在最後成熟,西方有一句格言:“時間和耐心能把桑葉變成雲霞般的彩錦。”卡爾·華爾德曾經是愛爾斯金(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出色的鋼琴家)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愛爾斯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要練習多少時間鋼琴?”愛爾斯金說:“大約每天三四小時。”“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我想這樣才好。”“不,不要這樣!”卡爾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則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14歲的愛爾斯金對卡爾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並且他從中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處。當愛爾斯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不曾動筆,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爾·華爾德先生告訴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爾的話實驗起來。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100字或短短的幾行。山乎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愛爾斯金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後來,他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愛爾斯金的授課工作雖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他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他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斯瓦布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環境非常貧苦,他隻受過短時間的學校教育。從15歲起,就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裏趕馬車了。過了兩年,他才謀得另外一個工作,每周隻有25美元的報酬,可是他仍無時不在留心尋找機會,果然,不久又來了一個機會,他應某工程師的招聘,去建築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一個工廠,日薪1美元。做了沒多久,他就升任技師,接著升任總工程師;到了25歲時,他就當上了那家房屋建築公司的經理。又過了5年,他便兼任起卡內基鋼鐵公司的總經理。到了39歲,他一躍升為全美鋼鐵公司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