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泰山之下(1 / 2)

經過長途爬涉,遵循著爺爺的教導,劉止戈背著爺爺徒步,除了磨煉身體之外,也有鍛煉意誌的意思。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修煉武道,在於與天地自然遙相呼應,天人交感,心與天交。

幾個月的長途爬涉,達到了山東省泰安市,遙望那雄偉巍峨的泰山,頓時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自古泰山為五嶽之首,山勢重疊,氣勢磅礴,沉蘊厚重!”老人感歎道,“平明登日觀,舉首開去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

老人說了一段李白的《泰山吟》,渾濁的眼中,充滿了一股異樣的神采,劉止戈默然而立,望向泰山,一股厚重蒼涼的氣息,見證了曆史興衰世事變遷,卻依然傲立時間長河當中。

“我們去泰山腳下,暫時住下,人老了啊!”

“好!”

雖然已經是寒冬了,但是卻沒有北方那種寒冷,老人穿著棉襖,包裹得嚴實,而劉止戈卻是穿著單薄的長衣,身體裏血氣旺盛,倒也不感覺冷。

十幾年的艱苦磨煉,劉止戈已經能夠控製全身大部分的肌肉神經,揮如臂膀,精細而入微。練武是為了更好的掌控自身,皮膚之下形成了一層很薄但很韌的皮膜,抗擊打能力極強。肌肉纖維如同橡皮筋一樣,充滿強勁的韌性,收縮之間,形成一股股強大的力量。骨骼骨質堅硬,潔白如玉,宛如鋼鐵般。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由外而內,逐步強化鍛煉髒腑器官,靠著呼吸吐納,逐漸強化,使之能夠承受高強度運動帶來的負荷運轉。

每一次的練拳,閉上眼睛,都能夠感受到渾身都調動起來,身隨心發。心髒強勁的跳動著,血液奔湧,輸送著能量運轉全身,肌肉,關節的每一次運動,都似乎能夠感受到細胞的活躍。

劉止戈在二十歲的年紀,將身體練到內外合一,血氣奔湧,生命力極為旺盛,老人經常感慨不已。

“止戈,你現在已經可以逐步去領悟你的拳意了!當年我也沒能領悟啊!”老人看著劉止戈練了幾遍八極拳,欣慰道。

“何為拳意?”

“拳意,即結合精氣神凝練一股勢!”

每天清晨,劉止戈都進山,找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在山崖邊騰躍,采集一些藥草。雖然八極拳是較為霸道的拳法,但是劉止戈對身體的掌控達到入微之境,能夠很好的控製自身,一步幾米遠,宛如山中的猿猴,跳躍騰挪間,幾乎達到人體極限。

采滿了一背簍藥草,回到泰山腳下自己搭起的木棚,將藥草晾曬在外麵,發現爺爺氣息不穩,已經出現了衰弱的狀態,急忙問道:“爺爺,你哪裏不舒服?”

“爺爺的身體,爺爺知道!”老人淡然一笑,“我壽以至,苟延殘喘至今,看到你武道有此成就,我也就瞑目了!以後不用再為我煎藥了,也少去你的負擔!一人可以闖蕩天下了,見識各種人物武藝,都對你有很大的成就~!”

劉止戈最終還是沒有能說過老人,一個月後,老人安詳的去世,劉止戈痛哭一場,之後將老人葬在泰山腳下,立起一麵無名碑,守靈十天。

依舊住在木棚中,不斷精煉八極拳,將精氣神提高到巔峰狀態,背起行李包,朝著泰山而上。

走到山路上,看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都是旅遊而來的人群,劉止戈緩緩朝著山頂而去,走一些很少有人走的山路。碰到無路之時,便一躍而起,一手緊抓岩縫,快速翻身而上。

一路上領略到沿途的風景,都心境都有極大的幫助。早年一直苦練武藝,如今老人去世,劉止戈心裏沒有了牽掛,更加堅定了追求武道極致之心。

終於登頂,眺望遠方,仿佛天地都在眼中,劉止戈這才明白杜甫那首詩中的“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懷,緩緩閉上眼睛,擯棄周圍的吵鬧,沉靜在自己的世界當中,默默感受著泰山那個巍峨高大的山勢,想起老人說的“拳意”,默默體悟著。

山風呼嘯,置身於山巔,卻也沒有自己心中那股對拳意的領悟,搖了搖頭,睜開眼,以平凡的角度去看世界,秀麗的景色,山腰上那些繚繞的霧,構成了一副壯麗的山川圖。